任务驱动的用户界面

最近思考了很多关于如何设计一个简洁的、移动的 OA 系统,或者说是 BPM 系统,在尝试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软件之后,我产生了对于任务驱动的好感。这里先翻译一篇国外关于用户界面上采用任务驱动来设计的文章,先从用户界面这个小的尺度来推敲任务驱动的核心是什么。

原文载于 http://www.uxmatters.com ,作者是 Oleksandr Sukholeyster,原文链接 http://www.uxmatters.com/mt/archives/2014/12/task-driven-user-interfaces.php


 

拥有 IT 部门的组织比没有的组织更有效率,实际上,如果你的组织没有有效地维护软件并且使软件更高效地提供服务,钱就打了水漂。

在与用户进行会话的过程中,用户体验在消费类应用程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企业类软件却并非如此。对于不是软件公司的那些组织来说,使用软件自动化业务的进程往往是非常缓慢的。然而,企业应用在用户体验上的效果直接作用于企业和组织的表现上。如果一个企业雇员使用的软件在用户体验上更加友好、使用起来更方便,那么雇员的生产力和效率会更高,在一个企业中,人力(注:人员就是生产力)的成本越高,这一点就越明显。

那么企业雇员通常在做什么呢?他们通常完成自己的独立工作,完成他们的经理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企业越大,工作细分的程度越高。在细分好的环境中,良好的细分帮助雇员把自己能力最强的部分发挥在对应的工作上,取得最优的效果,而不是每个人都做很多事,最终绩效只能取得一个平均数。但是在日程生产活动中的细分,带来了沟通上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一个典型的任务工作流程和沟通

在这个流程里,一个普通的雇员(可能做任何工作),或许不需要经常和他人交流分配子任务的内容;


任务驱动的 CRUD 界面

为了更好的分配任务并提供恰到好处的反馈,很多工具被聚合起来,包括但不限于:语音、电话、电子邮件和及时通讯工具。随着企业的发展,能够自动完成任务分发的需求也在增长。自动化的任务管理可以帮助经理人跟踪并掌握正在发生的事情、减少风险并且保障在合适的时间完成合适的任务。

尽管自动化非常有用,但那时很多端对端的企业流程还是需要人工参与交互。比如为了推进一个业务流程,人们会需要处理请求或者管理异常或者其他必要的操作。

相较于聚合了“创建-读取-更新-删除”,首字母缩写为 CRUD 的很多低效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传统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随着任务流概念推出的“任务驱动的用户界面”是更好的。但是步行的是,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 CRUD 界面的程序在运行着。CRUD 界面的用户是这样跟着文档信息流来完成操作的:打开展示数据的界面——改变数据对象的属性。在另一个界面里,改变一个值,例如把值 xyz 变成 ABC。

举例:在一个医疗应用中,需要改变对于病患的描述

  • 在 CRUD 系统里:医生找到病患的档案——描述;然后点击编辑,编辑内容;保存
  • 在任务驱动的系统里:医生找到病患的档案——描述然后点击编辑描述,编辑内容;保存

在那些对于业务而言没有太高贡献价值的系统,CRUD 的工作流还是很有效的,但是更重要的、更复杂的任务要求下,CRUD 就变得没那么高效了,此外,在这些情况下,出错的概率也在增加;在一个流程中,用户可能漏掉了一步,又或者有很多人完成的任务,每个人的完成方式不同,使得制作任务完成报告变得困难。在针对目标 A 的变动情况很方便地可以生产报告的时候,回答如下问题是很困难得,甚至不可能;例如:“用户通常在哪一步出现疑惑?”“在工作流结束之后,用户的普遍表现如何?”以及其他类似要求根据用户行为提出的问题。

工作清单应用

在一个任务驱动的用户界面背后,或者就此归纳一下最重要的两件事:

  • 用户希望怎样使用软件?
  • 在流程中,软件可以如何引导用户?

任务驱动的用户界面,是 命令——查询——责任——分离(CQRS),这一创造高性能可扩展企业架构核心元素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成为流程驱动的企业,使用工作流引擎,BPM 软件来自动化他们的流程,工作清单应用,正如下图所示的进行了聚合。一个典型的工作清单应用让用户可以检视一个任务清单,查看任务详情并完成任务。

在市场上已有的软件和用户实际需求之前任然存在差距。例如一些软件商没有做好国际化;一些软件的任务过滤和分级功能需要强化。如果一个任务不能被完整的支持,那么流程应当被设计成允许可替代的情况。

现在,让我们忘掉业务流程管理 ( BPM)等等软件和模型,我们先专注于人们工作的方式,我们必须考虑:

  • 任务池的基本任务:雇员需要完成的
  • 分配给雇员的任务:通常情况下,任务根据重要性被分配给不同的雇员

能够直接分发任务给指定的人或者小组是必须的,并且也应该创建一个他们可以选择任务的任务池。例如公司里面有一个小组调查贷款的核验情况,可以直接分配到人身上,也可以让整个小组自由选取,在这两种分配方式上,实际可以决定分配方式的是每个人负责的区域,基于这一点这两种方式都行得通。

一个人完成任务的三个关键要素如下:

  1. 上下环境: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决策的时候哪些额外信息是有益的?
  2. 引导:一个人该如何完成任务?正确完成一个活动需要那些指导方式?
  3. 数据:哪些数据需要被提取并用于整个的大任务?一个人该如何报告任务结果?

下图展示了一个任务流:

每个任务的定义应当可以回答下列问题:

  • 谁能完成任务?——包括群组角色和动作类型
  • 哪些需要完成?——定义了任务
  • 这些任务怎样完成?——列示了任务的输入和输出
  • 关联参与者?——列示关联的需要参与的人
  • 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任务?——定义了任务的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任务会变成了员工需要完成的工作对象,以下是操作中一些典型的要素:

  • 升级——如果员工基于任何理由无法完成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或者结果不符合预期;升级通常需要指导者重新分配任务、重启任务或者取消任务
  • 取消——如果任务取消了,那么需要做必要的操作来修正影响。例如会议取消了,日程应用应通知参与方会议的取消,并释放对应的如会议室等资源
  • 顺序——一个任务的输出是另一个任务的输入
  • 并行——在一个任务开始之前,所必需的任务必须都完成
  • 任务池——任务不会直接分配给某个人,而是某个群组。每个人可以从中选择自己的任务
  • 任务分配——分配的实际方法
    • 固定的——每个人领取自己的指定任务
    • 动态的——任务的完成人没有确定
    • 有分配规则——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分配
  • 提醒——一个任务的提醒应当多次发出,例如基于任务的时间和需要提醒的系欸但进行提醒

结论

现在的应用程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任务界面。一个良好设计的、任务驱动的界面会导致更好的结果。此外,关键词引导或者互动式的用户引导可以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操作。因此,应用的用户体验应该集成到流程之中,用于集中用户的注意力和行为,而不是盯着数据不放。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创造出更有效率的软件。

2014年年鉴

2014年基本上没有更新博客,因为这一年发生的变动太多了。所以赶在新年第一天写一下过去一年中的一些事情,总结过往寄望未来。

2014年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更换了工作,现在的工作内容上是以系统集成为主的,但是业务上明显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到目前已经接触了三大行业和四五家客户。工作内容上有算法建模、需求调研、系统分析、软件集成等。内容多而且都很充实。并且在2014年结束之前已经计划好了2015年的年度重要工作,这一工作在目前国内是没有人做的领域、但是有很多重量级选手都想做的方向,所以可以预知明年也会是艰难的一年。

从收获上来说,2014年的重要收获基本上都来自于更换工作之后的下半年,尤其是几个系统项目的经历,补充了我在系统设计和架构上的漏洞,也提升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同时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基础算法和基本概念的运用,一个是优化性能、减少 bug 的重要手段,而且绝对是重炮级别的,另一个则是构建稳定系统和实现所谓复杂功能的利器。

在新的技术上,例如使用到的神经网络,现在看来还是不靠谱的,这一点 Jordan 教授也表达过他的观点,他也认为当前的神经网络使用的案例都不合适,不能商用,因为从目前神经网络学习的方式上来看,根本就不符合真实的神经学习过程。从我们的使用过程来看,现在的模拟和预测结果都是在做很贴近的拟合,给人的感觉是很像傅里叶变换的过程,所以说对于存在一定规律的数据集可以做一些预测,但是这也是基于历史的学习过程,对于未来的预测应该是要引入一些因子来做修正的,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去做修正,这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收获。顺带提一句,我对于使用商业数学软件建模的人进行了严正抗议,那些独有算法和编译工具无法和第三方做集成。。。

另一个需要单独列出的内容是轻量化应用,不论是电脑端还是移动端,很受到欢迎,给我提出的难点就是如何把传统的企业级软件进行轻量化。对于这一点我认为 MetroUI 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客户的反馈来看,是因为现在的业务抽象程度越来越高,当提供的信息很多时,人力就无法很好的完成,因为每一条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高级操作时都需要自动脑补隐藏的信息,所以轻量化的方向不仅仅是简单的界面轻量化,同时业务和系统设计也要轻量化,这里需要调节内容组织的方法和层次。

对于来年的展望,由于可以预知的困难,还是且走且调整吧,明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最后还是得说一下健康的老问题,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保障,这一点我现在是有很深的体会了。

新年愉快!

MATLAB 2014a 编译错误解决以及javabuilder 编译使用

Test checkout of feature ‘Compiler’ failed.

如果运行编译器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工具箱的问题。需要用文件去替换,这里做个记录。具体步骤有截图,方法来自北邮论坛,下载解压缩之后可以看明白。

需要注意的是license文件需要查看原来的名字并做相应替换。其他正常操作没有需要注意的。

http://pan.baidu.com/s/1bnbDZrT

针对JABuilder编译jar包的问题,现在有两个注意点:

  1. function里面不要尝试输出参数,否则在Class中引用时会对不上输入参数,不仅仅是输入参数的类型,还包括了数量。
  2. 变量输入的问题,如果在 m 文件中包含了输入,那么 java 可以直接传递变量值进来,只要顺序对应好,和 java 的变量名没有关系,并且数组和值可以直接传入,并没有需要按照官方文档使用 MWArray 进行操作。

 

少还是多

很长时间以来不谈工作了,因为环境实在恶劣,说出来只怕丢人。这一段时间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做一些总结与回顾。

少还是多

最近一次购置数码设备是大半个月前的 Surface Pro,上学时候的华硕K42已经不堪重负了,但是依然值得表扬,正常服役4年至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并且被我拆的七零八落让我学习了一番,现在电池损耗只有37%,一个 USB 接口接触不良几近报废,触摸板右键报废,当初的购置价格是4780,折算下来很划算。为什么要换呢,主要是上下班途中不堪重负,然后作为主力武器不够用了,怎么着都只能换了,然后装上了 Redhat  和 SUSE,继续为我服役,同期的宏基,早已全部报废,所以华硕的东西总体来说还是过得去的,没有残忍使用的话坚挺到毕业是没有问题的。

Surafce Pro,我有一个知乎的回答解释了选择的过程,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考一下。现在说的是一些使用感受。

第一个字是少,机身的接口有1个 USB 3.0,一个 TF 卡槽,一个 MiniDP 以及一个电源接口,所有接口正好够用。

第二个字是轻,和其他笔记本比较起来,这个算是轻的,当然和黑科技的帝国索尼、NEC 之流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第三个字是静,这个尺寸和设计上塞进了完整的 X86 架构,这在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是神器级别的,凭此秒了其他一干竞争对手。但是风扇几乎无声,感受不到发热。

不好的地方当然有很多,比如只有 i5 处理器,当然有高配可选,但是我很质疑高配的存在理由,还真的指望他做完整的笔记本用?现在配置可以正常开两个标配虚拟机,做做 DEMO 已经可以了,其他时候必然得挂上 RDC 来用,这一点有很多 MS JumpStart 的嘉宾佐证。从此我就可以背着一款普通的商务包去上班了,再也不用背着典型的电脑包去,一眼就被人看出来是苦逼的 OneMan IT。

本着工作的认真态度,我还是认真地考虑了部署 Surface 的可能场景,尤其是搭配了 WP 系统的手机之后,简直是绝配。正常使用者没有任何顾虑,该干嘛干嘛,对于我来说,有现成的 RDC,商店中也有诸如 MyServer 之类的应用帮助远程管理服务器。然后绑定好,很多东西都可以推给手机上,真正说走就走。

现在随着 OneNote 的免费推介,杀手级的手写功能也开始浮出水面,在 Office 的全系应用中,都能适配手写功能,所以像一些呈批件,定价表什么的,真的可以考虑不用打印出来了,我现在还没了解到比较丰富的关于手写签名的可信度的案例和设计,不行我就努力一把试试看,要知道一个普通公司的打印机和打印纸的损耗也是每年不小的开支,而且还不环保,最重要的就是本来已经做好的电子文件,还得打印出来再送批,批完了还得再扫描成电子档,来回折腾不说,严重影响效率。而且纸质版的签名有伪造的可能性,数字版的,加个时间戳,安全性也要提高不少。无奈,领导不是这么看的,领导眼里的电脑设备只是设备,而不是生产力,所以此事基本无望了。

回过头来说说少还是多的问题。

一个产品在开发的原型阶段会有很多版本来自于抄袭,把能找到的都模仿下来,实现之后,开始少,不断砍掉不合适的,不行的,不需要的功能,最后就是定稿了。这个过程中,多很好办,少是最不好办的。

早些时候苹果还没有觉得自己有商务市场的时候,毫无动作,知道后来大家都知道的突然免费放开了 iWork 系列,准备认真的大干一场了,同样 WP 系统的 Office,一开始功能也极为简单,微软不像苹果那样不重视商务市场,但是在微软的设计初衷看来,既然是在手机上,就砍掉了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留给你简单查看,修改的功能,更复杂的?在饭局上赶紧修改个 PPT?微软觉得这事是你公文包里的 Surface 干的,所以实际上微软的一条龙是这么干的。不过现在屏幕越来越大了,不代表手机只能干些简单的事情,所以微软也想通了,这么着吧,给你 Office 365,这下满意了吧,只要能上网,你不嫌缩放翻滚折腾的厉害,你就去自己玩吧。连带着苹果也在抓紧搞定 iWork 的表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苗头,不知道最近微软针对 MAC 平台的 OneNote 更新有没有城下竖旗的味道,至少2014 版的 Office 即将登场倒是表明了现在的云端不是很给力,换句话说,就是太少了。

我对云端的印象还来自于 Google,早些年 GoogleDocs 刚出来的时候,真是简洁明了,很是鼓舞了一大波的 mail 用户,这货才是网页办公的利器啊,后来用着用着发现不对味了,很多东西不能像 Office 里那么干,或者直接就是没有,这回又开始走衰了,但是 Google 早已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线转格式啦、免费收发个传真啦、绑到 Google Drive 里啦,放出一些小招,也算是灵活应变,搞得微软很不爽。365 的出场就是这么干的,稀里哗啦的桌面版 Office 该有的功能一个都不能少,齐刷刷的码上,就此给大家摆出阵型,告诉丫的正规军是这样的。于是,消停了许久的“少”又不见了。

对此,各方的说法都差不多,不论你是 UE 也好, UI 也罢,哪怕是 CEO 行业老大出来指点迷津,想要少? OK,要么你不把它当生产力,要么你有钱。不做生产力工具,比如时尚界人士,主要武器是思想和灵感,其他都是浮云,那么你想怎么少就可以怎么少,哪怕少到 Word 文档打开后跟 jpg 图片一样,因为你有小弟和干活的,你动动嘴就可以了。有钱?没错,隐藏式响应设计现在有,浮动设计也有,带宽也够你随走随写的要求,前提就是一个字,钱?只要你花得起钱,甚至可以去定制一个版本,满足你小手一抖,齐刷刷的浮现工具栏编辑栏等等等,大手一挥统统不见,只剩下文字如茶叶一般,静静地躺在白瓷般的背景上。好,YY 结束,一句老话总结,不是不造,时候未到。

Rams 提出的 less and more 的几个产品,你会发现那是执行式的,细细比较 calculator 和 computer 之间的差异就会理解。但是理念是对的,让最适合的资源出现在最适合的地方,这是 CPU 干的事,也是人的执行力不如电脑的地方,说到多,看看应用层面就很多,说到少,最后落到电气层面就省 开和关 了。

而我一直试图设计一个能够适合中小企业的 OnePackage 方案,要么不靠谱,要么效果很差,要么能力不足设计不出来,最主要的就是在平衡少和多上,受制于现实条件,自然所有的东西都是越少越好,但是随着发展,又会变得越来越多,如何平衡好这一个过程让我觉得这应该是属于哲学家和物理学家热爱的课题了。

最后分享一个处理这类困局的利器——几何原本,多看多想,或许对于少还是多的问题能有新的启发。

STDYUN停止服务了

惊闻 STD 云要停摆了,现有用户要迁往美团云。

之前推荐过 STD 云,因为少有的 SSD 带来的高 IO 着实很迷人,目前还不知道内幕,所以只能猜测成本太高了,尤其是 STD 还很仗义的提供了 OCTO PRESS 的免费托管。

这个事情不大不小,还是引起了关于小公司停摆不靠谱的话题。话说现在在国内的环境真不靠谱,成本低的就有巨头来碾压你,成本高的巨头都不出手,自己就把自己拖死了,指望像乔布斯那样走在人文与艺术的康庄大道上最后还是碰到路口的罗锤子现在还生死不明,所以我以前就臆断过,只有像普京那样 KGB 出来的真汉子,才能摆的平现在这环境,不过还有背后的真巨头没发力呢,怎么看都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

另一个连带消息就是这两天发现 DigitalOcean 的新加坡数据中心可选,但是速度没有那么理想,尽管延迟是降低了,但是感觉反而变差了,紧跟着 Windows Azure 反而给力起来了,搞得我这两天在认真研习 Hyper-V 的相关内容,准备在 Windows Azure 上做点东西自己用用。

另外一点就是昨天在知乎上看到有在扯 BIM 的相关内容,BIM 在过内鼓吹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是勉强落地了,话说 ArchiCAD 你啥时候能多关照一下国内呢。。。

这周总算出了太阳,吐槽完毕!

船长太硬了

space pirate captain harlock

这是昨天晚上临睡前扫到的一部 CG 电影。

画面还是一如既往地日本,不细看的话效果还是很惊艳的,细看的话还是那个老样子,表情很硬,然后整场也很硬。

剧情大约是这样的:

哈洛克船长多年前一失足成千古恨地把地球给干掉了,然后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走入了外星神话的歧途(我是这么认为的);

另一小伙子亚麻本来是好好地有为青年,有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地把自己的小伙伴给干掉了,但是强有力的情敌,其哥哥没有挂;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走上了哥哥安排的抓捕哈洛克船长的歧途;

交汇处在于哈洛克船长和亚麻的哥哥都想恢复美丽的地球,不同之处在于两者阵营不同,然后按照套路,最终受制于阴险猥琐的所谓委员会的亚麻的哥哥的内心战胜了复仇的邪恶,帮助了哈洛克船长;

贯穿的主线则是亚麻这个小伙子在哈洛克船长这一强大力场的影响下,终于找到了自我开始了自己的道路,当然由于遇到了哈洛克这样的黑暗英雄,小伙子就一黑到底地跟着船长走到黑了。

从剧情上看,还是比较老套的,但是本片硬生生地把这么老套的剧情给弄得很硬朗,然后再加上 CG 的号召力,着实让我等还有热血的小青年爽了一把。当然不能用硬就概括了,首先里面的概念还是很新的,人类的技术都可以随便做空间跳跃了,然后暗物质的引擎也有了,还是永动的,还有控制木星制造的超级武器,最后还有最凶的,人类在宇宙里繁衍了5000多亿人口(此处星河舰队里茫茫的虫海爬过)。。。

给劲的还有,中央控制室给船长留了一个船舵,然后船长还一个劲的喜欢蹭人家舰队船只的身上,带着手下人玩接触战,大有星球大战里面激光剑都弄出来了,然后牛逼轰轰的英雄们却拿着光剑回归了剑客刀客对决的苍茫年代。。。

点评就是:

此片没有了东瀛的儿女情长,也没有孤独求败的孤寂,更没有打了鸡血的主人公,因此把本来可以灿烂的太空海盗传奇硬生生地演变成了一场 CG 技术的演练,其他方面倒是合格了,所以给你 7 分,请船长以后开着阿尔卡迪亚号继续战斗!

好了,吐完这个槽觉得新年一开始的种种不顺心都结束了。

春天就要来了。

新年第一发:总算回来了

之所以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因为新年第一发很是惊险。

年前最后一发的时间是1月29日,当时一切正常没有问题,年后回来准备第一发的时候突然发现登不上去了,刷了几次页面都很正常,但是就是无法登陆;再后来,突然跳出了数据库链接错误,随后就开始了漫漫地修复之路。之前没有插件做自动备份,只有一份我12月份手动导出的XML的WP备份,真是苦煞了我。

然而莫名的数据库错误是难以找到的,最终谷歌也没能罩住小弟,只好缴械投降。本来准备花点时间重建 VPS 的,结果一看月底要准备考试,又不愿意折腾,于是又回到了老的虚拟空间的路子赶紧上了架,而且之前也一直不满意纽约的访问速度,现在改回熟悉的香港空间觉得好多了。

那么丢失的几篇怎么找回来呢?(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年前竟然又勤奋起来动了那么几下)幸而有 Google 站长工具,发现成功收录全了站点地图,最后祭出杀手锏–搜索引擎快照。嘿嘿,其实我觉得对于个人站点来说,只要你不是很有名,根本无所谓什么 SEO ,只要认真写原创内容流量自然会出来,但是提交给谷歌的勤奋爬虫之后,再绑一下站长工具什么的,基本每天都会被抓一次,然后至少有了一份快照。不过这方法仅限于丢了你可以接受的手动还原的数量,多了还是省省吧。

所以新年第一发就是一个恢复后的小总结,同事也说明了 DigitalOcean 的情况没有那么理想,虽然这是运行4个多月来第一次大的故障,但是期间还有一些随机的时候发现搭建的 VPN 无法访问的情况。不过话说回来,只比我现在买的香港空间贵那么一点点的 VPS 你还希望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呢?它依然值得推荐。

好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希望一切顺利。

年前最后一发

这是一篇略有沉重的话题,后来想想都要过年了,还搞出这种氛围是相当丑陋的行为,所以把标题改了,顿觉有了欣欣向荣的气息在里面。

首先得说说原来计划的沉重话题,我习惯于先把最坏的部分亮出来。

昨天晚上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则人事变动的消息,我原来有成见的经理主动申请主动离职了,我还是很惊讶于这个消息。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他是这个公司坚定 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我没觉得他有离职的理由。但是本着萨特的怀疑精神,我想了大半天才猜到了可能的几个理由,而且还站的住脚,顺带着还反思了自己。

来介绍一下这个人,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管理岗位的人,做事还算靠谱,但是很闷,感觉有点阴,第一感觉就有点不爽。然后为人比较死板或者 说是胆小怕事也行,这样的一种人还有一个很要命的缺点,就是抠。其他方面与我无关我也不想描述了,根据这些描述结合你身边的一些人物侧写,你大致就明白了 这个人的样子。碰到这样的人对于搞 IT 无疑是一种灾难,我一开始不爽的时候真想操起压线钳给丫每天敲那么几下。基础设施做的很差劲,这简直要人命,5类线拨出来看里面的芯,细的一拧就断,网络 设备是国产的普通品牌,电脑就不说了,工地上的人就给了一个2020级别的 CPU 合着低端独显跑着,然后那些大老爷们还时不时搞点游戏小电影啥的,什么奇葩的情况就开始出现了。那时候我每晚回去都得练气,虽然我觉得我脾气很好了但是还 是很难受。

不过正如我所说,昨天我想了半天,也算明白了。一个公司才开始的时候没多少经费,当然是能省就省,虽然我从来不觉得地产公司会差钱,而且这种基建还 省钱简直是脑抽,尤其是在对比了豪华的装潢之后。不过他只是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领导要求省钱他肯定得像办法去省钱,而且也不怎么了解 IT ,自然是被忽悠着弄了这么一出,要怪只能怪他没有长远的眼光或者思考,当然这有废话的嫌疑,毕竟有那能力也不会这样了,可是我还是坚持认为长远的规划能力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否则进化出那么大的脑袋干嘛的。再后来我知道他以前是国企出来的之后,就更是明白了,好好的人就给我们国企的领导弄废了,我们的这 些领导最喜欢干杀鸡刀宰牛的事情,连带着很多私企领导也是这种风格,当然对自己要用的绝不含糊,比如装潢上就是。所以我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去指责他了,如果 把我弄到经理位置上来办这么一个事,我能办成什么样我也说不准。这样的人其实会很得领导赏识,因为办事得力,尽管做的很差,但是找来了我这样的人把墙糊上 了么,所以一句话,能用就行,管它是不是下面压着地雷。说到这里问题就出在公司上了,所以我也就不说了,没意义。

至于他离职的原因,莫过于升值无望,尤其是和外部来的空降兵竞争的时候,我也很理解这样的处境,因为如果家里有了儿女需要抚养的时候,你考虑的出发 点就不是公司能不能发展的大义了,这种需要舍得一身剐的事情是留给我这样的小伙子去干的,所以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也感概了一下。

所以这年前的最后一发有着深沉的意味,很多事就是这样,说穿了就没意思了。不说,就是一滩烂浆糊。

至此,他的事情结束,下面的事情也由他而起,那就是基于什么理由选择公司和岗位。

这里还是得先把马总老早说的,离职无非就是没钱或者干的不爽的观点摆出来,很实在的立足点。可是什么叫爽?就算是提供了谷歌那样的环境,也有人说不 爽,总的一个意思就是只要你是在公司干的,公司一定是从你身上赚取了超值的利润,给的待遇越好,赚得越多。我对此很有意见,因为放眼望去,是个人开的公司 都是这样的,即使阿里也有被闹腾过的时候(我说的是大牛点名王博士的事情),做员工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开公司就会怎样怎样,很理想的共产主义,后来全变成 黑心资本家了,因为理想的事情是圣人做的,自古以来也没几个圣人,当然如果这事不掺和钱,还是有很多圣人的,例如开源事业就是的。

搞 IT 的似乎都有点追求极致的强迫症,事情一定要分成对和错的两级,容易固执,也常常被人钻了空子。我最反感的莫过于假惺惺装样子,就像我到现在年终总结不写一 样,妈的全他妈扯蛋,我一年工作干了什么事情老板会不知道,还要我总结,我每天在那认真工作干活的,哪有空还来总结今天干了什么,这又不是黑暗时期给老板 打小工,自己要把工时算清楚好要钱,就算要计算,那也是应该公司自己找人来做第三方统计。完成计划的就该给工钱,超额的就该多发奖金,事情一清二楚的,非 得要装逼,这些鸟人就该拖到电梯口,用电梯门来回夹个十次八次的。在年终总结这件事情上,就是公司官僚装逼欠抽的表现,没有二话可说的。

算了,再说就跟那种人一个档次了,我们搞 IT 心胸开阔,看向未来。分享一个好消息,就是国内的 BIM 总算是开始有积极落地的了,我也很希望来年能积极参与其中,这是一个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超算在内的大平台,而且实际意义也非常大,全面开花的话不 亚于工业革命,尤其是目前对于其中对于设计的部分还没有引入全息影像进入空间阶段。能搞定 BIM 后期的医疗产业等等也就能全部进入跑道了,又是一个阳光产业。

最后也祝大家新年快乐,发展有如摩尔定律。

Circuits有了新的更新

今年 CES 上算是比较劲爆的一条消息,不过目前和国内无关,因为这个服务对商家良心要求比较高。

Circuits.io 官方宣布加入 Autodesk 123D 的大家庭了。

 

 

主要内容就是用户可以在 123D 的站点在线完成 3D 模型的设计、整理和制作。好处就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省去了现实中显得杂乱复杂的实际电气元件,对于高级玩家来说则是一个类似“速写板”的工具。

目前只要用 Autodesk 123D 帐号登录 123d.circuits.io 就行。原有的 Circuits 项目会自动整合到新的帐号里去。然后 123D高级订阅什么的。

下面是演示视频:

练习编程打代码的在线网站TypingIO

typinbg.io 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帮助入门的同学和我这种不是专业打代码的或者以诡异姿势打代码的码农一个救赎的机会。

typing

首页也是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它的服务内容。

和其他的在线练打字有什么区别呢?一是这是专门用来给码农练习的,是不是顿时有了高大上的感觉,然后只能打英文,这是废话,最重要的是还有收费服务,是不是觉得碉堡了,这尼玛做个打字的还能赚钱。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应该介绍一下呢,因为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是对长期打字的人一个改善健康的机会,然后就是可以帮你熟悉编程语言的语 法形成肌肉记忆,对于新入团队的,或者是开始使用一个新框架的人,你还可以上传自己的代码库上去进行联系,快速熟悉环境,省得在生产环境中练打字费时费力 还有被捡肥皂的危险。

进入之后很简单,按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敲就行了,敲对的部分自然会不同,出现了正常的高亮等标记,最右下角还有一个小小的计时器。

 

typing_io

最后说一下,人家收费也仅仅是针对自己上传代码的练习收费,而且物美价廉,只要5美刀一个月,而且实际上一个月也差不多够练习用了,如果实在觉得这货不可以这么收钱的话可以找项目经理嘛,一个团队给买一个帐号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