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说点年底的事

似乎每到年底就会有如下事情发生:

  • 杂事多,例如会议莫名其妙的就多了起来,而且与会者都不知所云的会
  • 魂没了,尤其是今年这种1月里就过年的,基本感觉现在就像是在准备过年了
  • 问题多,到了年底似乎一年累积的问题会开始爆发,而且都是由细碎的问题积累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 想跳槽,这多半是我这种还没工作几年的人的想法,据说一家公司能待个3年左右基本你就不会走了

幸好这些事情都不是大事情,因为元旦对我们来说还不算是真的年底,所以这只是前三板斧,为了真正的年关预热一下。

不过根据我的良好习惯,我都会在这种时期到来之前仔细做一遍检查,以防止到时候措手不及。所以说一点检查中的事情。

事情一:统计

犹如资产统计一般,把我手上管理的事件都统计一遍,而且过程确如资产统计一般,主要是按照之前统计的表格来对照检查,核对机器型号编码、检查硬件配 置和软件版本。这么做是为了便于分析,以来追踪条码可以确定电脑是否中途易手,以及经历了几次变动,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样资产管理问起来的时候可以很清楚 的告知情况,财务来也不怕。而硬件信息纯粹就是分析用了,统计出哪些硬件在什么岗位服务了多长时间,是否有损坏和更换等,也可以顺带分析出如此寒冬气温下 的机器故障率。软件版本基本不会变化,唯一就是像我这样的大开放环境下 IE 更新到11导致一些小问题。

事情二:重置

我自己上一次大规模重置还是年中的时候。没办法,我这样的环境不能上太好的真正企业级设备,大部分入门级设备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问题,以我的经验每个 季度或者没半个月做一次重置可以有效避免突发事件,这些重置包括恢复出厂设置(针对没有固件更新或不提供支持的设备),固件更新并清除原有设置,主要机器 断电或者重启。一般这些操作都是针对网络设备的,你别看很多东西平常老老实实地工作没有什么问题,这些有固件的机器不是单纯的电气设备,还是会积累一些问 题的,定时重置恢复如初会帮你很大的忙。

事情三:计划

做完前面两件事就开始制定有条件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更新或者升级,这个比较难,因为需要对未来一年的发展和业务需求做出预测,领导不会无条件的 支持你,尤其是在 IT 并不受重视的或者做辅助的公司里,多了肯定难以通过预算,少了又会带来很多临时补充的问题。这个时候要多跑行政和业务部门,聊聊天,掌握一点发展动向和信 息,辅助一下做出预算,为来年打好基础。

事情四:自我更新

这一点确实需要列出来以达到它应得的地位和效果,自我更新是一个常被忽略的主题和工作,这要求你走出舒适区,开始真正的工作,我很坦诚地说,只有自 我更新这样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工作,其他都是辅助性质的工作、业余性质的工作,因为基石在于自己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就像是武器库一样,我们平常的 工作都是拿出自己的几样常用兵器出来耍耍,而自我更新则是对武器库进行补充和更新。我相信你不会反驳我的说法,就看能不能执行下去。

最后分享点经验,一是奔腾 G 系列的处理器虽然说是办公入门级,但实际上对于非业务岗位来说是主流级,性能完全够用,我所统计的机器中,G2020 的老将还很有动力,G2030 则更胜一筹,这样的处理器搭配 4G 内存与 500G 硬盘,20左右的显示器,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如有需要只要升级处理器至 i3 级别和显卡即可,而且事实证明桌面级的 i3 能力远远不像移动级那么吃紧。至于笔记本,现在带 U 的处理器确实不太好,虽然续航时间有长进,但是性能则不够,我还是选择购买 M 的移动系列搭配自选的大容量电池,相信我,业务更为重要,能够及时快速的完成任务才是关键,一年下来节省的等待时间是可观的,如果非要 U 系的话,至少陪个 i5 才算用心。而网络方面,有线的路由及其交换机依然是如行业本身一般表现稳定,但是无线确实需要认真地研究部署,至少每一台台式机的主人的手机都接在无线 里,还有其他笔记本,平板用户的加入。我现在使用的 NetGear 系列做的同一个 SSID 自动切换隔离的整体大环境,不如预期的那样好,可用性估计只有1个9,即90%,如何引导无线设备均匀分流与全覆盖兼顾,还需要继续去摸索。

其他都是软件积累上的问题,我的大环境已被我全部部署了 WIN 7,比 XP 的问题多了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际使用也很让人满意,解决方案也很多,在2015年之前我都不会考虑做升级,之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必 然有很多笔记本用户采购新设备会陆陆续续用到 WIN 8 和其他系统接入,我会保持观察以确定是否需要全面部署下去。我的环境还没有上域,但是现在看来基本没有必须上域的理由,唯一需要关注的是不要被私有云的噱 头忽悠了,只要能做好内部的文件存储与共享就够了。

说说打车的事

昨天下午一次有趣的打车经历使得我必须要写点东西来概括一些,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没有之前流传的关于强生原来的教练教人拉客那么摆(摆,南京话里牛逼的意思),但是至少在有意思方面还是相当的。

事情发生在我从南京市雨花台区大定坊大周路站台附近的工地- B 点回到奥体中心- A 点的回程,这段路程我觉得应该贴图来说明一下。

about-taxi-app-1

从 Google 地图的路线可以看出这段路从 B 处出发是比较困难的,虽然 Google 给出的线路表明这是一段车程只有21分钟,累计10.6公里的短途,但是我选取的上图范围恰好是载我的出租车司机活动的区域。

当时是下午4点非高峰期,我在 B 处使用嘀嘀打车叫了车,因为我在软件上看到我后方,也就是在我的南边不足3公里的地方有2辆出租车,所以我觉得叫的话应该是有车会过来的,但是我足足等了 3分多钟才有后来的这位师傅载我。而之前的两辆车待在原地一直没有动弹,我和司机的交流就在这短短20分钟里。

——————————————————————————

我:师傅,你怎么从前面过来(指铁心桥一带)的?

师傅:我从铁心桥过来的

我:我以为你是从后面过来的,前面过来还蛮远的,空放了几公里吧

师傅:不算远,空放3公里吧(南京一个起步价)

我:那你还过来,铁心桥应该有人打车的啊

师傅:因为我听你说去奥体所以就来了(这个就是话题开始的重点),因为一开始没有人打车,我一听去奥体还是比较远的,所以就来了,铁心桥就算有,一般都是去市区的多,不想跑

这里我插一下话:雨花或者其他地方有些人会不高兴我还是要讲,因为传统的南京人划分里,过了应天大街高架就不算市区了,尽 管南京宣传河西新城之类的话但是没有人会把河西奥体那一大块真的当成和市区同一级别来对待、不服气可以自己地图看商业区分布。另一点就是南京城现在的市区 非常堵,不是想京城那样的堵,而是因为被轰炸过的堵,不知道你们看过网上流传的南京人眼里的南京的那张图,我保证就算没有轰炸过那么夸张至少有街道战的感 觉,至少我有一次手贱拐弯上了江东路,曾经畅通的城西干道,然后一路犹如在战地中开着机动摩托一般上坡下坑的。。。

师傅继续补充:我一般活动区域就是江边(上图左上角应该可以看到江边一点点)到大明路,应天大街高架以南,带着江宁。

我:哦,那范围不大。你们一般都是用嘀嘀打车的?

师傅:还有快的打车

我:我听说我同事早上用的百度打车,有话费返

师傅:没听过,就叫百度打车吗?我没装,有这两个够用了

我:那你生意还行吧

师傅:还可以,因为我跑的区域基本是不堵的,所以跑起来比较舒服,油耗什么的都能估计出来,而且我这片实际上跑的都不是起步价,这块地很松散,跑的都比较大

我一怔,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么一个情况,不过看看地图也就知道了。

我:是的唉,跑市区没有意思,一堵就白跑了。

这个过程中,嘀嘀还不断的推送消息出来。

我:如果你们用嘀嘀接单之后跑单有什么惩罚?

师傅:一个礼拜不能用嘀嘀,乘客爽约也是一个礼拜,你不知道啊

我:真不知道(还好在他来之前我拒绝了一个看起来很像黑出租的拉客),这个还是蛮狠的唉,如果你们半路碰到远的去机场的怎么办?

师傅:只能不带唉,所以用打车软件就是打车成功率高了,但是司机跑这种额外单子的机会就少了,但是自主权还是在司机手里的,跑不跑自己决定;(这时 师傅话一转)但是这个也导致另一群不用软件的人打车困难,你在城里经常看到车子不停的吧,因为司机已经约了去接人了,接单子之前都算过了,基本是划的来的 就去跑了,半路打车的人就很难打了,而且本身城里车子就不好打。

所以这里就引出了问题一: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传统的客户打车难以及司机被迫放弃大单子的问题怎么解决,从现状来看这似乎是 抛给司机的一个 Pascal� 的上帝决断,要么用,要么不用。但是正如师傅所说,接单子之前都大概算了一遍,所以个问题也很困扰司机,如果跑单的话,一个礼拜就变成了散兵游勇,不跑的 话,大单子就没了。

师傅:我又一次听一个人就是的,跑到半路有一个,问了,去机场,而且很急,最后跟乘客协商,打车费不要,请他另打车,由于车程已过半,乘客后来同意了。

这里想说一下,我们南京的司机和乘客基本还是很讲道理的,城里跑的出租由于堵车的问题成本很高,司机顺路带个人的事情常有,不影响的情况下都是给带的。

我:唉,其实跑机场不划算唉

师傅:是的唉,我就不想跑机场,但是有人就喜欢跑机场,我要跑也是一大早的可以跑一趟,然后在机场那边休整一下中午或者下午再带一个人回来。

在我们说话期间,有一个预约晚六点从南京紫峰大厦打车去机场的,马上就被接走了。我跟师傅一起算,这么一个单子,司机如果不在市区里转的话,至少五点一刻就要开始准备往鼓楼赶,一路堵的不算,六点半都出不了城。

师傅:现在机场大巴很方便,自己开车的人也多,跑一趟机场基本就要空车回来,白白浪费一趟,所以正常时间里我是不跑的。

我:恩,跑机场真划不来。

这个时候嘀嘀出了一张从东南大学西门到凤凰西街的单子,很长的,是江宁九龙湖的东大小区,基本是从南京的地图城南到城北那么远,预约7点钟走,司机 师傅想了一下放弃了,因为他计算了一下这个出发时间,8点钟以后就被困在市区里了,划不来了,所以他放弃了。果然这个单子也广播了2、3次,才被人接走, 我不知道是不是停在东大门口的黑车接走的。但是我想这个同学应该是去考试干嘛的,时间是早上9点,虽然你预留了了2个小时,但是实际上真的不够的。

到了这时,我也到了奥体中心,这次蛮有意思的经历就短短结束了,耗时20分钟。当然中间的话肯定不止这么多,因为我们一起喷前市长季挖挖的之类的话就不用分享了。以后打车的时候多跟师傅吹吹还是挺好的,不一定有收获,但是至少生活多了一些乐趣。

不成熟领域的IT怎么做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相信也有其他领域的 IT 人有着和我一样的困惑。

IT 自诞生之初就有一个鲜明的特点,这是一个自我驱动的领域,需求产生与结果反馈都是给予到行业自己的;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外力驱动,这个行业只是发展略受 滞缓,并不会阻止它的发展。现在我们当然不能这么简单地划分清楚内外的关系,因为来自外部的创新往往是具有革命性的,而创新恰恰又是 IT 这个行业发展的根基。

所以在这篇里,我仅仅阐述我对于不成熟的外部领域的发展相关的一些想法。

首先不成熟的领域在我的定义里为 IT 还没有成为重要生产力的一部分或者仅仅发挥工具的作用,比如:房地产。

有很多IT相关的设备与服务作为工具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大多数情况下其地位类似于以前的算盘、计算器、打字机、档案柜等物件的作用,而没有发挥出 IT的价值。昨天的时候 SAP 广泛报道了其Fiori软件在售楼业务中的应用与良好发展,但是 SAP 还没有大型业务级的产品参与房地产公司的运营,当然这句话说在 SAP 披露其案例的两家地产公司之前。

从源头上来说,房地产行业与 IT 脱节的原因有点久远,这也是阻碍IT在这个领域里发挥巨大价值的绊脚石:数字化。

应用 IT 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客观世界的物件与事物需要数字化,这样才能被处理,数字化程度决定了模型的成熟度与标准型,模型的发展决定了到底 IT 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与房地产可以比较的另一个行业大类是制造业,制造业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引入了广泛的机械、标准、模型、规范等等。作为业内的标准化结晶, 《营造法式》也是很早就出现的一本规范与标准的指南。这些具有历史的发展都为 IT 介入行业奠定了基础,这一过程可以和数据分析的第一阶段数据处理做对比—— gabage in,gold out.

去年的时候,我曾经分享过我基于 IBM Connections 做的一个建设行业的解决方案设计,在里面阐述最多的也是首先要把东西通过物联网给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个计算单元,然后再来考虑其他的诸如社交化还是数据可 视化之类的工作。引述到这里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大部分东西可以划分为两类:传统商业公司和专业行业公司;传统商业公司有众多的IT资源和经验可以移植,也是 目前做的比较多的一个部分,诸如金蝶的财务和明源的 ERP ,从这个角度来看没什么明显的障碍。另一边,专业的公司特质上就困难了很多,因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级别的业务公司,完成数据化建模的工作明显困难, 物联网就是第一步,撇开每一个物件都联网的目标态,光是关键节点的就已经很多,而且需要专业辅助,所以在这里 IT 就开始徘徊缓行,但是这个行业部分最重要恰好是这个部分,所以整体的水平就卡在这了。

当然,我也不能忽略人的因素。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这个行业的公司决策者往往是专业人员出身,来自于水平落后的专业领域的经验和积累使得他们对于是 否要推进 IT 工作并不十分感冒。说到这里有人会提出反对的意见,对于这一点,我的解释是,房地产公司的专业人员和实际上的生产专业人员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营利性经营的 本质要求他们有很多实际工作内容被外包,多层分包之后使得整个生产流程的信息反馈和结果反馈并不顺畅,而且信息本身的洁净程度很糟糕。这样的原始数据进入 IT 系统之后依然是灾难,而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从源头就能开始筛理数据的工作被推后好几个关键节点才能开始,甚至到达处理步骤之前都是原始的。人员的流动使得 培养一个专业附加技能的工作人员并不现实,而放置一名专业人员来处理数据既不理想也缺少时效性。所以到了这里我们发现了问题集中在头部,犹如一台盾构机一 头扎进了土里,只有钻通了之后才能运转起来。

所以借用这个例子分析,其他不成熟的领域多半如此。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需要真正的专业人士们一起通力合作,作出改进的方法和模型,所幸的是,随着传 统领域的饱和, IT 行业已经开始耕耘新的领域,这些未成熟领域的从业者们也愿意拥抱具有着巨大生产力的 IT 资源的整合,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显示出成效,具体不便于再公开分享。

做自己喜欢的事

逾近一个月没有写博,甚是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了写作的人而言,写写博应当是一种功课一样的东西,当然每天做功课不是很靠谱(略有借口的嫌疑),几天一片还是应当有的。好的,检讨完毕,开始这一篇。

这篇的标题来自于今天早上起床后看到的豆瓣阅读微信上的公共帐号推荐,原文是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放弃了高薪IT工作转做攀岩的台湾女性。这也导致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想写一个故事,后来觉得我想要写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我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写成一个故事,而是应该开诚布公的说说就可以了。

因为没有故事里的女主人公那样的背景,所以我还是引述一下贤人的话来壮大我方实力,爱因斯坦大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借由此,我就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4个月前我还保持着学生的身份,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已经毕业答辩结束,还有机会改个行当的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目睹周遭的同学们带着高薪踏入工地的时候,我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笑笑而已。用我自己的话说,“第一我喜欢搞搞计算机这个行当,第二我有能力在没有科班背景的情况下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第三我原来专业也没有完全放掉,实在混不下去我还是可以回去的”,这三条理由支持者我开始我现在的职业生涯。如今回头看看4个月,我依然坚定自己的道路,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一般很随意不会追着什么东西不放,但是如果我真的决定的事情,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做无非就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憧憬,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这样的生活是充满活力的,即使每天我都要忍受着中央路上一个小时的爬行,忍受着工作中种种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内心力依然足够自信,充满了活力,并且每天都有新的例会和发现,愿意写出来和他人分享。最重要的是工作中有成就感,这一点是我现在体会颇深。有太多的工作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价值的投入,完全就像是在儿童嬉闹,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没有产出,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足够无聊,事实也是如此,也有员工在离职。大半个月之前EditGrid的创建者关闭了这个服务,也谈到了自己出于兴趣创建的这个服务因为现在精力不足云云觉得还是关闭的好,否则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维系着对他人也是一种伤害。包括道哥的黑板报里那一系列人物也是如此。

所以最后给一个结语: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困难的,唯希望已经这样的人能够坚持下去,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WordPress隐藏链接功能的恢复

WordPress从3.5开始就把Link的功能给默认隐藏了,到现在才发现真是惭愧,但是之前我一直都看到自己博客的侧边有的,而且现在也实在想不起来是不是真的存在,我相信是真的。

猜疑结束,放招:

在主题的fuction.php里面添加:

add_filter(‘pre_option_link_manager_enabled’,’__return_true’);

即可激活原来的Link功能。不过有的主题支持不好,还得麻烦通过Widget把Link拖到侧边去然后就正常了。

博客迁至DigitalOcean

截止到昨天下午4点完成了在DigitalOcean的所有配置工作,今天下午2点DNS记录也全部变更完成,迁移工作结束。

原来的华域Vosent的空间还不错,关键是便宜,150一年的香港空间,速度快还稳定,唯一的不足就是后台太那个什么,简陋了。现在迁移到DigitalOcean的CloudVPS,一个是因为VPS,再者我也要给自己搭一个稳定的VPN,最后还有适合自己,以至于我选择全部截图来快速展示。

使用DigitalOcean之后除了速度不理想之外,其他都可以接受,按时计费(需要绑定信用卡的支付方式)也很灵活而且相当有价值,他们家的性价比优势对比其他如Linode之流还是很不错的,劣势就在于目前只有纽约、阿姆斯特丹、旧金山三个机房可选,对于国内线路来说不算是上乘选择,不过Linode盛名之下东京机房如今也不是那么让人满意,所以如果真的没有SEO上的需求我觉得DigitalOcean还是可以的。

55秒速开账户(他们叫Droplet),后台相对Linode不是很豪华,也够用了。

DigitalOceanControlPanel

功能选项也够用,发Ticket响应也很及时,对于开发者来说尤其不错,社区很丰富,DigitalOcean也很重视开发者社区,写和DigitalOcean相关的技术文章有扎实的美刀奖励,高达50$,足够10个月的低配套餐了。

需要注意的是,DigitalOcean的IP是随着机房转移而转移的,同机房是不会变的,所以需要认真对待SEO的问题,当然想花钱买不反对;另一点是有些诸如CPanel之类的后台控制面板是收费的,不是说官方社区给的操作指南都能拿来用的。

好吧,不废话了,放直达链接

另外友情提示,DigitalOcean是有优惠码的,不过不是那种按年打折的,而是现金充值,需要你翻墙关注DigitalOcean的Twitter,上面每个月都会给出充值的优惠码,需要注册帐号之后发Ticket给客服要求应用优惠码,例如“Hello,can I apply this promo code XXX to my account”,不出十分钟就会有人来回应你给你充值,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在折腾了。最后提示不用费心去找什么10$的充值码了,因为DigitalOcean虽然是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但是很给力,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促销了,看看首页的Host站点数刷新就知道了。

STDyun

额。。。今天下午发现的 STDyun 这个国内的目前看来超棒的Iaas的云主机托管。

从博客来看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团队,而且速度摆在那边呢,最吸引的一点就是100M免费的Octopress的托管,知道Octopress的人应该还是可以理解100M免费托管的价值吧。

而且配置很不错,相当重要的是支持按小时计费,这一点我很喜欢,虽然很普遍了但是我还是觉得赞。

目前来说而且估计是重要硬伤的就是:备案!

包括免费的Octopress托管在内,没有备案的话问题就比较大了。所以这也让我有点high的心情顿时低落了下去。。。

不管怎样会继续保持关注,如果备案这个事情有解决或者我愿意接受备案这个东西了就会切换回来。

STDyun

由假期公交引发的

中国人假期的交通情况惨不忍睹。

这次中秋回家我就又经历了一次,虽然我回去的地方属于南京郊区,可是至于要3小时20分钟嘛,开私家车的话我都能回一趟苏北老家了。这一路上我在人肉罐头中就思考了两件事,一个是怎么舒缓交通,另一个就是维护对系统的重要性。

第一点在我早先的一片关于城市超低空轨道交通的博客里已经讲过了,我们不能责怪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和公司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在我上城市规划课程的时候,理论上都说了,城市交通原则上是按照功能属性规划的,长途交通运输是不应当进城的,在外围完成转运,这一点乍一开始我也觉得是不错的,现在一个凸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里人的交通怎么办?这个问题可能有的人不明白,我稍微解释一下,大家翻看一下自己城市的地铁或是穿城的班车线路,是不是都从所谓的外围枢纽发车的,然后在高峰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不在始发站点,哪怕是第二站就已经挤满了一车人到你面前。这一点看南京地铁1号线的迈皋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南京站是迈皋桥始发的第3站,高峰期南京站的乘客能挤上车就算不错的了,而实际上南京站和迈皋桥之间公交也就4、5站路的距离,直线距离在6公里左右。当然南京迈皋桥不仅仅是外围中转造成的,迈皋桥周围的大量居民点带来的客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这个也算是一个问题,试问在做交通线路规划的时候,始发站的客流有多大是估计不出来的,因为线路规划好之后地产开发商就开始闻风而动,以地跌口交通便捷为重磅炸弹,轰开了周边的地皮,然后满怀不用挤公交的憧憬住户们开始了挤地铁的历程。

这第一点的问题,如果是放在一个产品身上,产品经理早就被喷子喷死了,公司也可以关门洗洗睡了。虽然有人会打抱不平,好的,我们得首先正视这个问题,上面我也说过了,客流量这个事情是预估不出来的,线路后期运力不足也是城市快速发展必然的结果,稍微深入想一下,为什么这么挤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底哪种方式最便捷。这里便捷的意思不是说地铁公交正好停到你公司楼下,而是说你能接受这个出站距离,不管你下车后还是出来后是走过去还是骑折叠自行车过去,你觉得最快最适合就是最便捷的方式。每天地底下是人海,地面上同样不好过。客观来说,私家车是这个里面很重要的因素,我说客观的理由是我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不乘坐大众捷运工具观察得到的结果,据我观察,至少在南京市,每天路上至少90%的车是1个人,上下班期间95%的汽车都是私家车。这个结果说明什么,一个路口60秒的绿灯,可以通过近300辆电动车和自行车,按1人/车计算就是有300人通过了。夹在车流中的公交可以通过6辆左右,按每辆车50个人算,也是300人过去了。但是私家车,OMG,以前估计还能过去120辆,现在100辆算是高水平的了,也就算是过去了120个人,换句话说同样时间里其他交通方式的效率是私家车的3倍。我们算算成本,电动车和自行车占据的非机动车道约有单车道80%左右宽度,当然这还是理想情况,公交车只占据单向3车道中的1股而且还是夹在前后三四辆车之间。按照我每天从南京龙蟠路走的情况来看,以上分析的结果还算是给面子的,因为龙蟠路上七八个大路口归并和转走的非机动车没有统计,中间公交站台上下的客流也还不计在内。但是私家车有60%左右是全程通行的,粗粗算来实际运载能力差值能达到7、8倍之多。

当然我不是说开私家车就不好,龙蟠路也有十几公里上班那么远也无可厚非,我只是说这个里面存在了规划出现的问题,政府花钱修路也不是小数目,每年非机动车道还在不断被压缩,机动车道不断被拓宽,但是实际运力上的差距使得这样花纳税人的钱像是一个笑话,不说别的,如果南京不禁摩,我估计会有一半的车主改骑摩托车,情况也要比现在好很多,但是政府硬是要把摩托给禁了我们老百姓也没办法。

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共交通的位置不够合理以及公交的不准时也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位置不合理引发的一个现象就是乘客不会在设计的地方上下车,那么必然有的站台换乘就会超载,带来诸多不便。这个问题还是请交通局的领导们上马路观察观察,看看换乘的人流量,合理地设置站点位置吧。公交不准时是让市民幸福度逆向爆表的种子选手,很多城市搞出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首要就是及时反映公交的运行情况和到站时间,我在武汉的时候看到武汉弄的确实不错,值得南京学习,虽然报时没什么用,但是至少等待的焦虑心理大大舒缓了。

以上我总结了一些每天都在上演的大毛病,解决方法没有最好或是最适合的,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是最不可控的,更不用说让人完全看不懂的城市规划,我觉得靠谱的还是让不该走城市中间穿过的交通线路走天上吧,地下走太贵了,还要堵住现有的道路来施工,走天上真的不是在嚼大萝卜。

现在再来说说系统的维护方面的事,这个看起来有点不搭边的事情是我忍受着公交车控制不住的刹车想起来的,我不知道我乘坐的公交公司是多长时间维护一次,但是一刹车整个车厢就得前冲还伴随着极为刺耳的刹车声来看估计是没有维护这种说法的。我也承认,在大部分人看来维护是一件很碍事的事,就好比我做服务的时候很多人都问我到底在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到了来自生产车间技工们的支持,在这里感谢小伙伴们,你可以问问身边的这些朋友们,他们会告诉你定期检查齿轮磨损,上机油以及更换皮带的重要性,他们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他们节假日一定会排值班的原因。很多时候,不论是不是实际上产生物质反应的生产系统,还是例如交通规划这样的软构思的系统,都需要去维护,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的运行,而是为了调校,前半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两个字概括叫运维,后面两个字调校则是我最近也才体会到的。关于调校这件事情,可能远行的船只上的舵手和实施ERP的工程师才会跟我们分享调校的原因和作用。这里我还没有提炼出“校”的精髓,所以也无法跟进一步地与大家分享了。

再结合一下放假交通系统这件事,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还几个公交公司开始正儿八经地用调度系统了,传统做法应对高突发的情况就是人工调度加派车辆班次,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上路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发现不对劲了,如果是加派班次的话,应对拥堵的车站内是可以的,乘客都上车了,但是路上是没有改变的,往往是塞满了人的两班车隔着几个红绿灯相望。这个问题和网站遇到突发流量一样,问题是,如果不开始通道的话,一部分人发现进不去就会自行等待或者离开,网站还是按照原有设计的流量阀放着访客,但是如果突然开放了限制,人都涌进来了,结果都卡在那边,试问,这个时候如果你会决定怎么做,是继续控制流量阀位置一个稳定的访问环境还是为了等的人开放限制承受更多拥挤呢?回头我还得去淘宝运维的博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这个选择的。

短短一段路,带来这么多想法,也算是有收获的一次经历,当然我分享的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还有些问题就让我一个人去白烂吧(比如晚12点的地铁只有1个人的时候是不是该加收费用来合理控制资源浪费之类的)。总的来说跳出旧有的框架往往是解决固结问题的利器,在这里我们基本是可以认定现有的城市交通算是老毛病了,难治,跳出框架就是寻求超低空城市交通这样的方式来突破,我还是会继续关注这样的问题,欢迎有想法的人一起交流。

宝利通视频设备简单调试

宝利通的设备好像使用的还是蛮多的,这里给管理员们简单说一下配置的要点,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我发现宝利通的设备实在是够“高端”,经常有出现按照指南做不了的情况出现。

1.接口:一般有视频出(外部),笔记本入,IOIOIO,网络等几个接口

2.附件:会议室的2×1,nx1的转换器等

以带2×1的转换器的会议室标准配置为例,桌面留两个视频接口,A是外部会议用(接受外部投影,对外发布投影),B是内部用

1.投影仪接转接器视频的出

2.B就直接与桌子的B口直连

3.桌子上A口的线直接入宝利通的笔记本入,宝利通的视频出再接到转接器的A

原理很简单:转接器的视频出的口只输出信号,所以直接接投影仪就行了;在内部会议的时候,只在投影仪上投影,所以内部的视频线也是直连投影仪的,这里通过转接器留的口转了一下;外部会议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接受外部内容投影,所以宝利通设备的外部信号直连转接器输出,自己给外部投影的时候,桌子上的口直接与宝利通的笔记本信号入相连,这样笔记本信号是直接输入宝利通的,然后宝利通设备再把笔记本信号处理成虚拟的外部投影投给本地投影仪,而之前笔记本入的信号走设备直接输出去。

机器设置:在管理的网络属性里,一个是在防火墙里配置公网地址,以及看一下端口范围;在LAN属性里配置内网映射的IP。这里要注意的是,强烈推荐找电信解决这个映射的问题,不要使用自己的上网的公网地址带端口映射,因为这个会很麻烦,据我的情况来看,自己配的映射,因为各种防火墙路由的问题,很难成功。宝利通的映射要带那个范围的所有端口映射,一般是3220~3270的TCP,3250—~3270的UDP,这个看自己的设备是哪个范围,全部映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给它配一个路由走DMZ转发,这个方便简单。带端口的话宝利通是在地址后面加两个##再加端口号。

推荐关注CoreOS

coreos

Wired 近期报道了一个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CoreOS及其团队,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系统。

推荐大家关注一下,一个是这个系统的更新方式,两个Root分区的轮转,可以认为是把传统的灾备和测试服务器放在一起,和运行的服务器同时跑着,当开始下发更新或者修改时会挑选其中一个进行修改,另一个则变成了运行服务器,然后换着来更新。对这一点我还没有看文档去详细了解,因为我在想如果存在依赖关系的更新岂不是要多跑一次?但是我想这也不一定就是一个问题,因为CoreOS的宣传中提到,他们尽量精简优化了应用程序和系统的耦合,所以按照他们的设计来看是不会出现很强的依赖更新吧,但是这是针对应用程序的,至于系统的更新是否也是遵循了这样的设计暂不清楚,我会继续查看相关内容并更新反馈。

更新:人人IT网的体验分享

另一个则是已提出很久的容器概念,这个可以参照其他设计对比一下。报道中提到已有不少公司开始进行了测试,我也对这个新生很期待,大家也多来关注吧,相信CoreOS会取得相当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