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十八年轻的时候,曾经叫过三十,因为他曾经连续蹭过三十天的饭。

一、夜行

“喂,你知道在等饭上来的时候,最适合干什么吗?”

“是蓄好口水,准备夸奖做饭的人”

“不,是想着明天蹭哪家的饭”

十八的表情如此认真,让身后的胖子不由地一紧,胖子知道能聆听到老板的教诲是很难得的事情,毕竟跟着老板可以蹭到正经的饭吃,他才跟着老板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老板提供的茶泡饭,茶是去年压箱底的茶渣,闻起来有股三个月没换的枕头的酸味,吃起来则是开水冲老碱的涩味。

胖子有段时间每天吃过饭都会穿过街坊爬到城南的最高点上晒太阳,因为他发现这时候张着嘴对着太阳能闻到肉的味道,并且老板也不会去找他,对于一个胖子来说这是少有的幸福时刻。当然胖子的缺点就是活的太潇洒,不在意一些常见的科学知识,否则如果他知道酸碱中和定律的话,就知道是分泌的汗液里的酸和吃下去的碱水饭中和了,所以身体又一次恢复了正常带来的幸福感。

胖子叫胖次郎,老板给他这个名字的时候胖子以为自己得到了老板门下第一人的称号,直到他发现次郎是老二的意思,然而空荡荡的公司里,老大从没出现过。胖子曾经问过一回老板,他是次郎,那么老大在哪,老板不置可否地说了很含混的一句“鱼子酱”,胖子的忧伤无以复加,原来在老板心里吃的比他重要多了,尽管他是公司唯一一个技术员、工程师、仓库大爷兼保安,照看着公司最重要的商品:扫地机器人。

“哦哦哦,竟然是烧饼和团子!了不得的厨艺!不愧是城南第一快手!”

”团子和烧饼,真是了不起的晚饭组合“

”你看看这烧饼,外焦里酥,亏的是第一快手每分钟100下的击打,才能把空气压进面里,外面焦香的薄壳把热气包住,咬开的一瞬间就感觉到热气溢满了嘴里,顿时就饱了一半,对于我们这样的人,真是太适合啦!“

”老板,你看这丸子,能够如此扁塌塌的躺在清水里,真是温润乖巧啊“

”你懂个屁,丸子那不叫躺在水里,这道菜叫玉露丸,是大补的佳品“

”是是是,老板教育的是,我唐突了,唐突了。。。“

远处的大厨还在忙碌,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略过,因为他知道今天已经是月底了,很快吃饭的两个人就要派上用场了。

“那么,胖次郎就拜托你了”

“嗯,每天一顿饭而已,都是老熟人了”

“胖次郎就是不够机灵,如果跟鱼子酱一样聪明也是个硬角色,你看他现在睡得跟猪一样”

“哎,你不要要求太高了,鱼子酱虽然机灵但是跟着一个极品逗逼,也算是中和了,不可能好处都让你占了”

“是吧,我有时候想想也就释怀了,你说说胖次郎这个脑袋里装的是什么,鱼子酱跟他一样都喜欢穿灰色紧身衣,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竟然认不出来,难道是我碱水喂多了?”

“额,,,这个可能真是”

“那我也没办法啊,胖次郎蹲过的茅房真是了不起的臭,吃点碱就好多了”

“那我要戴兜面去给他送饭吗?”

“别,你这样吓着他了,万一吓瘦了就不是灵活死胖子了。。。我此去东瀛,你可有什么要带的?”

“没,你赶紧回来,还有正事要办”

十八兜上他的软风衣,大步流星的穿过门帘。胖次郎在桌上睡得香甜无比,而大厨的身影则隐没在厨房的深处。

今夜偏有好月光。

二、吃还是不吃

“额,梦老板,你这面色通红,是不是噎着了,我帮你锤锤。。。”

”哦,次~~~郎。。。额。。。你先坐。。。坐好了。。。我等会招呼你“

”不是,梦老板,你要不要喝点水先?“

”没事没事“梦老板深吸一口气,”我就是在思考,我能不能憋到吃完饭再去上茅房,我最近读了西洋的一本书,说是你关了一扇门的时候也开了一扇窗,但是门和窗不是同时都能开的,这话我觉得很是有理,所以说。。。哎哟,快憋不住了,我再努力努力“说完她又拔了几口饭,然后头也不回的奔向后院。

胖次郎站在桌旁,盯着消失的壮硕身影,突然心里涌过一阵暖流,因为他觉得梦老板是个比自己老板更厉害的人物,在他的心中,不是每一个英雄都能在巅峰时候急流勇退,就像不是每一个胖子都能面对满桌的佳肴半途跑去茅房。

就在这时,一件灰色紧身衣出现在胖次郎的眼角,而穿堂风,突然感觉有点凉。

少还是多

很长时间以来不谈工作了,因为环境实在恶劣,说出来只怕丢人。这一段时间做了一些尝试,现在做一些总结与回顾。

少还是多

最近一次购置数码设备是大半个月前的 Surface Pro,上学时候的华硕K42已经不堪重负了,但是依然值得表扬,正常服役4年至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并且被我拆的七零八落让我学习了一番,现在电池损耗只有37%,一个 USB 接口接触不良几近报废,触摸板右键报废,当初的购置价格是4780,折算下来很划算。为什么要换呢,主要是上下班途中不堪重负,然后作为主力武器不够用了,怎么着都只能换了,然后装上了 Redhat  和 SUSE,继续为我服役,同期的宏基,早已全部报废,所以华硕的东西总体来说还是过得去的,没有残忍使用的话坚挺到毕业是没有问题的。

Surafce Pro,我有一个知乎的回答解释了选择的过程,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考一下。现在说的是一些使用感受。

第一个字是少,机身的接口有1个 USB 3.0,一个 TF 卡槽,一个 MiniDP 以及一个电源接口,所有接口正好够用。

第二个字是轻,和其他笔记本比较起来,这个算是轻的,当然和黑科技的帝国索尼、NEC 之流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第三个字是静,这个尺寸和设计上塞进了完整的 X86 架构,这在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是神器级别的,凭此秒了其他一干竞争对手。但是风扇几乎无声,感受不到发热。

不好的地方当然有很多,比如只有 i5 处理器,当然有高配可选,但是我很质疑高配的存在理由,还真的指望他做完整的笔记本用?现在配置可以正常开两个标配虚拟机,做做 DEMO 已经可以了,其他时候必然得挂上 RDC 来用,这一点有很多 MS JumpStart 的嘉宾佐证。从此我就可以背着一款普通的商务包去上班了,再也不用背着典型的电脑包去,一眼就被人看出来是苦逼的 OneMan IT。

本着工作的认真态度,我还是认真地考虑了部署 Surface 的可能场景,尤其是搭配了 WP 系统的手机之后,简直是绝配。正常使用者没有任何顾虑,该干嘛干嘛,对于我来说,有现成的 RDC,商店中也有诸如 MyServer 之类的应用帮助远程管理服务器。然后绑定好,很多东西都可以推给手机上,真正说走就走。

现在随着 OneNote 的免费推介,杀手级的手写功能也开始浮出水面,在 Office 的全系应用中,都能适配手写功能,所以像一些呈批件,定价表什么的,真的可以考虑不用打印出来了,我现在还没了解到比较丰富的关于手写签名的可信度的案例和设计,不行我就努力一把试试看,要知道一个普通公司的打印机和打印纸的损耗也是每年不小的开支,而且还不环保,最重要的就是本来已经做好的电子文件,还得打印出来再送批,批完了还得再扫描成电子档,来回折腾不说,严重影响效率。而且纸质版的签名有伪造的可能性,数字版的,加个时间戳,安全性也要提高不少。无奈,领导不是这么看的,领导眼里的电脑设备只是设备,而不是生产力,所以此事基本无望了。

回过头来说说少还是多的问题。

一个产品在开发的原型阶段会有很多版本来自于抄袭,把能找到的都模仿下来,实现之后,开始少,不断砍掉不合适的,不行的,不需要的功能,最后就是定稿了。这个过程中,多很好办,少是最不好办的。

早些时候苹果还没有觉得自己有商务市场的时候,毫无动作,知道后来大家都知道的突然免费放开了 iWork 系列,准备认真的大干一场了,同样 WP 系统的 Office,一开始功能也极为简单,微软不像苹果那样不重视商务市场,但是在微软的设计初衷看来,既然是在手机上,就砍掉了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留给你简单查看,修改的功能,更复杂的?在饭局上赶紧修改个 PPT?微软觉得这事是你公文包里的 Surface 干的,所以实际上微软的一条龙是这么干的。不过现在屏幕越来越大了,不代表手机只能干些简单的事情,所以微软也想通了,这么着吧,给你 Office 365,这下满意了吧,只要能上网,你不嫌缩放翻滚折腾的厉害,你就去自己玩吧。连带着苹果也在抓紧搞定 iWork 的表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苗头,不知道最近微软针对 MAC 平台的 OneNote 更新有没有城下竖旗的味道,至少2014 版的 Office 即将登场倒是表明了现在的云端不是很给力,换句话说,就是太少了。

我对云端的印象还来自于 Google,早些年 GoogleDocs 刚出来的时候,真是简洁明了,很是鼓舞了一大波的 mail 用户,这货才是网页办公的利器啊,后来用着用着发现不对味了,很多东西不能像 Office 里那么干,或者直接就是没有,这回又开始走衰了,但是 Google 早已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线转格式啦、免费收发个传真啦、绑到 Google Drive 里啦,放出一些小招,也算是灵活应变,搞得微软很不爽。365 的出场就是这么干的,稀里哗啦的桌面版 Office 该有的功能一个都不能少,齐刷刷的码上,就此给大家摆出阵型,告诉丫的正规军是这样的。于是,消停了许久的“少”又不见了。

对此,各方的说法都差不多,不论你是 UE 也好, UI 也罢,哪怕是 CEO 行业老大出来指点迷津,想要少? OK,要么你不把它当生产力,要么你有钱。不做生产力工具,比如时尚界人士,主要武器是思想和灵感,其他都是浮云,那么你想怎么少就可以怎么少,哪怕少到 Word 文档打开后跟 jpg 图片一样,因为你有小弟和干活的,你动动嘴就可以了。有钱?没错,隐藏式响应设计现在有,浮动设计也有,带宽也够你随走随写的要求,前提就是一个字,钱?只要你花得起钱,甚至可以去定制一个版本,满足你小手一抖,齐刷刷的浮现工具栏编辑栏等等等,大手一挥统统不见,只剩下文字如茶叶一般,静静地躺在白瓷般的背景上。好,YY 结束,一句老话总结,不是不造,时候未到。

Rams 提出的 less and more 的几个产品,你会发现那是执行式的,细细比较 calculator 和 computer 之间的差异就会理解。但是理念是对的,让最适合的资源出现在最适合的地方,这是 CPU 干的事,也是人的执行力不如电脑的地方,说到多,看看应用层面就很多,说到少,最后落到电气层面就省 开和关 了。

而我一直试图设计一个能够适合中小企业的 OnePackage 方案,要么不靠谱,要么效果很差,要么能力不足设计不出来,最主要的就是在平衡少和多上,受制于现实条件,自然所有的东西都是越少越好,但是随着发展,又会变得越来越多,如何平衡好这一个过程让我觉得这应该是属于哲学家和物理学家热爱的课题了。

最后分享一个处理这类困局的利器——几何原本,多看多想,或许对于少还是多的问题能有新的启发。

船长太硬了

space pirate captain harlock

这是昨天晚上临睡前扫到的一部 CG 电影。

画面还是一如既往地日本,不细看的话效果还是很惊艳的,细看的话还是那个老样子,表情很硬,然后整场也很硬。

剧情大约是这样的:

哈洛克船长多年前一失足成千古恨地把地球给干掉了,然后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走入了外星神话的歧途(我是这么认为的);

另一小伙子亚麻本来是好好地有为青年,有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地把自己的小伙伴给干掉了,但是强有力的情敌,其哥哥没有挂;于是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走上了哥哥安排的抓捕哈洛克船长的歧途;

交汇处在于哈洛克船长和亚麻的哥哥都想恢复美丽的地球,不同之处在于两者阵营不同,然后按照套路,最终受制于阴险猥琐的所谓委员会的亚麻的哥哥的内心战胜了复仇的邪恶,帮助了哈洛克船长;

贯穿的主线则是亚麻这个小伙子在哈洛克船长这一强大力场的影响下,终于找到了自我开始了自己的道路,当然由于遇到了哈洛克这样的黑暗英雄,小伙子就一黑到底地跟着船长走到黑了。

从剧情上看,还是比较老套的,但是本片硬生生地把这么老套的剧情给弄得很硬朗,然后再加上 CG 的号召力,着实让我等还有热血的小青年爽了一把。当然不能用硬就概括了,首先里面的概念还是很新的,人类的技术都可以随便做空间跳跃了,然后暗物质的引擎也有了,还是永动的,还有控制木星制造的超级武器,最后还有最凶的,人类在宇宙里繁衍了5000多亿人口(此处星河舰队里茫茫的虫海爬过)。。。

给劲的还有,中央控制室给船长留了一个船舵,然后船长还一个劲的喜欢蹭人家舰队船只的身上,带着手下人玩接触战,大有星球大战里面激光剑都弄出来了,然后牛逼轰轰的英雄们却拿着光剑回归了剑客刀客对决的苍茫年代。。。

点评就是:

此片没有了东瀛的儿女情长,也没有孤独求败的孤寂,更没有打了鸡血的主人公,因此把本来可以灿烂的太空海盗传奇硬生生地演变成了一场 CG 技术的演练,其他方面倒是合格了,所以给你 7 分,请船长以后开着阿尔卡迪亚号继续战斗!

好了,吐完这个槽觉得新年一开始的种种不顺心都结束了。

春天就要来了。

新年第一发:总算回来了

之所以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因为新年第一发很是惊险。

年前最后一发的时间是1月29日,当时一切正常没有问题,年后回来准备第一发的时候突然发现登不上去了,刷了几次页面都很正常,但是就是无法登陆;再后来,突然跳出了数据库链接错误,随后就开始了漫漫地修复之路。之前没有插件做自动备份,只有一份我12月份手动导出的XML的WP备份,真是苦煞了我。

然而莫名的数据库错误是难以找到的,最终谷歌也没能罩住小弟,只好缴械投降。本来准备花点时间重建 VPS 的,结果一看月底要准备考试,又不愿意折腾,于是又回到了老的虚拟空间的路子赶紧上了架,而且之前也一直不满意纽约的访问速度,现在改回熟悉的香港空间觉得好多了。

那么丢失的几篇怎么找回来呢?(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年前竟然又勤奋起来动了那么几下)幸而有 Google 站长工具,发现成功收录全了站点地图,最后祭出杀手锏–搜索引擎快照。嘿嘿,其实我觉得对于个人站点来说,只要你不是很有名,根本无所谓什么 SEO ,只要认真写原创内容流量自然会出来,但是提交给谷歌的勤奋爬虫之后,再绑一下站长工具什么的,基本每天都会被抓一次,然后至少有了一份快照。不过这方法仅限于丢了你可以接受的手动还原的数量,多了还是省省吧。

所以新年第一发就是一个恢复后的小总结,同事也说明了 DigitalOcean 的情况没有那么理想,虽然这是运行4个多月来第一次大的故障,但是期间还有一些随机的时候发现搭建的 VPN 无法访问的情况。不过话说回来,只比我现在买的香港空间贵那么一点点的 VPS 你还希望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呢?它依然值得推荐。

好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希望一切顺利。

年前最后一发

这是一篇略有沉重的话题,后来想想都要过年了,还搞出这种氛围是相当丑陋的行为,所以把标题改了,顿觉有了欣欣向荣的气息在里面。

首先得说说原来计划的沉重话题,我习惯于先把最坏的部分亮出来。

昨天晚上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则人事变动的消息,我原来有成见的经理主动申请主动离职了,我还是很惊讶于这个消息。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他是这个公司坚定 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我没觉得他有离职的理由。但是本着萨特的怀疑精神,我想了大半天才猜到了可能的几个理由,而且还站的住脚,顺带着还反思了自己。

来介绍一下这个人,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管理岗位的人,做事还算靠谱,但是很闷,感觉有点阴,第一感觉就有点不爽。然后为人比较死板或者 说是胆小怕事也行,这样的一种人还有一个很要命的缺点,就是抠。其他方面与我无关我也不想描述了,根据这些描述结合你身边的一些人物侧写,你大致就明白了 这个人的样子。碰到这样的人对于搞 IT 无疑是一种灾难,我一开始不爽的时候真想操起压线钳给丫每天敲那么几下。基础设施做的很差劲,这简直要人命,5类线拨出来看里面的芯,细的一拧就断,网络 设备是国产的普通品牌,电脑就不说了,工地上的人就给了一个2020级别的 CPU 合着低端独显跑着,然后那些大老爷们还时不时搞点游戏小电影啥的,什么奇葩的情况就开始出现了。那时候我每晚回去都得练气,虽然我觉得我脾气很好了但是还 是很难受。

不过正如我所说,昨天我想了半天,也算明白了。一个公司才开始的时候没多少经费,当然是能省就省,虽然我从来不觉得地产公司会差钱,而且这种基建还 省钱简直是脑抽,尤其是在对比了豪华的装潢之后。不过他只是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领导要求省钱他肯定得像办法去省钱,而且也不怎么了解 IT ,自然是被忽悠着弄了这么一出,要怪只能怪他没有长远的眼光或者思考,当然这有废话的嫌疑,毕竟有那能力也不会这样了,可是我还是坚持认为长远的规划能力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否则进化出那么大的脑袋干嘛的。再后来我知道他以前是国企出来的之后,就更是明白了,好好的人就给我们国企的领导弄废了,我们的这 些领导最喜欢干杀鸡刀宰牛的事情,连带着很多私企领导也是这种风格,当然对自己要用的绝不含糊,比如装潢上就是。所以我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去指责他了,如果 把我弄到经理位置上来办这么一个事,我能办成什么样我也说不准。这样的人其实会很得领导赏识,因为办事得力,尽管做的很差,但是找来了我这样的人把墙糊上 了么,所以一句话,能用就行,管它是不是下面压着地雷。说到这里问题就出在公司上了,所以我也就不说了,没意义。

至于他离职的原因,莫过于升值无望,尤其是和外部来的空降兵竞争的时候,我也很理解这样的处境,因为如果家里有了儿女需要抚养的时候,你考虑的出发 点就不是公司能不能发展的大义了,这种需要舍得一身剐的事情是留给我这样的小伙子去干的,所以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也感概了一下。

所以这年前的最后一发有着深沉的意味,很多事就是这样,说穿了就没意思了。不说,就是一滩烂浆糊。

至此,他的事情结束,下面的事情也由他而起,那就是基于什么理由选择公司和岗位。

这里还是得先把马总老早说的,离职无非就是没钱或者干的不爽的观点摆出来,很实在的立足点。可是什么叫爽?就算是提供了谷歌那样的环境,也有人说不 爽,总的一个意思就是只要你是在公司干的,公司一定是从你身上赚取了超值的利润,给的待遇越好,赚得越多。我对此很有意见,因为放眼望去,是个人开的公司 都是这样的,即使阿里也有被闹腾过的时候(我说的是大牛点名王博士的事情),做员工的时候都会说,自己开公司就会怎样怎样,很理想的共产主义,后来全变成 黑心资本家了,因为理想的事情是圣人做的,自古以来也没几个圣人,当然如果这事不掺和钱,还是有很多圣人的,例如开源事业就是的。

搞 IT 的似乎都有点追求极致的强迫症,事情一定要分成对和错的两级,容易固执,也常常被人钻了空子。我最反感的莫过于假惺惺装样子,就像我到现在年终总结不写一 样,妈的全他妈扯蛋,我一年工作干了什么事情老板会不知道,还要我总结,我每天在那认真工作干活的,哪有空还来总结今天干了什么,这又不是黑暗时期给老板 打小工,自己要把工时算清楚好要钱,就算要计算,那也是应该公司自己找人来做第三方统计。完成计划的就该给工钱,超额的就该多发奖金,事情一清二楚的,非 得要装逼,这些鸟人就该拖到电梯口,用电梯门来回夹个十次八次的。在年终总结这件事情上,就是公司官僚装逼欠抽的表现,没有二话可说的。

算了,再说就跟那种人一个档次了,我们搞 IT 心胸开阔,看向未来。分享一个好消息,就是国内的 BIM 总算是开始有积极落地的了,我也很希望来年能积极参与其中,这是一个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以及超算在内的大平台,而且实际意义也非常大,全面开花的话不 亚于工业革命,尤其是目前对于其中对于设计的部分还没有引入全息影像进入空间阶段。能搞定 BIM 后期的医疗产业等等也就能全部进入跑道了,又是一个阳光产业。

最后也祝大家新年快乐,发展有如摩尔定律。

年底说点年底的事

似乎每到年底就会有如下事情发生:

  • 杂事多,例如会议莫名其妙的就多了起来,而且与会者都不知所云的会
  • 魂没了,尤其是今年这种1月里就过年的,基本感觉现在就像是在准备过年了
  • 问题多,到了年底似乎一年累积的问题会开始爆发,而且都是由细碎的问题积累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 想跳槽,这多半是我这种还没工作几年的人的想法,据说一家公司能待个3年左右基本你就不会走了

幸好这些事情都不是大事情,因为元旦对我们来说还不算是真的年底,所以这只是前三板斧,为了真正的年关预热一下。

不过根据我的良好习惯,我都会在这种时期到来之前仔细做一遍检查,以防止到时候措手不及。所以说一点检查中的事情。

事情一:统计

犹如资产统计一般,把我手上管理的事件都统计一遍,而且过程确如资产统计一般,主要是按照之前统计的表格来对照检查,核对机器型号编码、检查硬件配 置和软件版本。这么做是为了便于分析,以来追踪条码可以确定电脑是否中途易手,以及经历了几次变动,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样资产管理问起来的时候可以很清楚 的告知情况,财务来也不怕。而硬件信息纯粹就是分析用了,统计出哪些硬件在什么岗位服务了多长时间,是否有损坏和更换等,也可以顺带分析出如此寒冬气温下 的机器故障率。软件版本基本不会变化,唯一就是像我这样的大开放环境下 IE 更新到11导致一些小问题。

事情二:重置

我自己上一次大规模重置还是年中的时候。没办法,我这样的环境不能上太好的真正企业级设备,大部分入门级设备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问题,以我的经验每个 季度或者没半个月做一次重置可以有效避免突发事件,这些重置包括恢复出厂设置(针对没有固件更新或不提供支持的设备),固件更新并清除原有设置,主要机器 断电或者重启。一般这些操作都是针对网络设备的,你别看很多东西平常老老实实地工作没有什么问题,这些有固件的机器不是单纯的电气设备,还是会积累一些问 题的,定时重置恢复如初会帮你很大的忙。

事情三:计划

做完前面两件事就开始制定有条件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更新或者升级,这个比较难,因为需要对未来一年的发展和业务需求做出预测,领导不会无条件的 支持你,尤其是在 IT 并不受重视的或者做辅助的公司里,多了肯定难以通过预算,少了又会带来很多临时补充的问题。这个时候要多跑行政和业务部门,聊聊天,掌握一点发展动向和信 息,辅助一下做出预算,为来年打好基础。

事情四:自我更新

这一点确实需要列出来以达到它应得的地位和效果,自我更新是一个常被忽略的主题和工作,这要求你走出舒适区,开始真正的工作,我很坦诚地说,只有自 我更新这样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才是真正的工作,其他都是辅助性质的工作、业余性质的工作,因为基石在于自己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就像是武器库一样,我们平常的 工作都是拿出自己的几样常用兵器出来耍耍,而自我更新则是对武器库进行补充和更新。我相信你不会反驳我的说法,就看能不能执行下去。

最后分享点经验,一是奔腾 G 系列的处理器虽然说是办公入门级,但实际上对于非业务岗位来说是主流级,性能完全够用,我所统计的机器中,G2020 的老将还很有动力,G2030 则更胜一筹,这样的处理器搭配 4G 内存与 500G 硬盘,20左右的显示器,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如有需要只要升级处理器至 i3 级别和显卡即可,而且事实证明桌面级的 i3 能力远远不像移动级那么吃紧。至于笔记本,现在带 U 的处理器确实不太好,虽然续航时间有长进,但是性能则不够,我还是选择购买 M 的移动系列搭配自选的大容量电池,相信我,业务更为重要,能够及时快速的完成任务才是关键,一年下来节省的等待时间是可观的,如果非要 U 系的话,至少陪个 i5 才算用心。而网络方面,有线的路由及其交换机依然是如行业本身一般表现稳定,但是无线确实需要认真地研究部署,至少每一台台式机的主人的手机都接在无线 里,还有其他笔记本,平板用户的加入。我现在使用的 NetGear 系列做的同一个 SSID 自动切换隔离的整体大环境,不如预期的那样好,可用性估计只有1个9,即90%,如何引导无线设备均匀分流与全覆盖兼顾,还需要继续去摸索。

其他都是软件积累上的问题,我的大环境已被我全部部署了 WIN 7,比 XP 的问题多了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际使用也很让人满意,解决方案也很多,在2015年之前我都不会考虑做升级,之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必 然有很多笔记本用户采购新设备会陆陆续续用到 WIN 8 和其他系统接入,我会保持观察以确定是否需要全面部署下去。我的环境还没有上域,但是现在看来基本没有必须上域的理由,唯一需要关注的是不要被私有云的噱 头忽悠了,只要能做好内部的文件存储与共享就够了。

说说打车的事

昨天下午一次有趣的打车经历使得我必须要写点东西来概括一些,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没有之前流传的关于强生原来的教练教人拉客那么摆(摆,南京话里牛逼的意思),但是至少在有意思方面还是相当的。

事情发生在我从南京市雨花台区大定坊大周路站台附近的工地- B 点回到奥体中心- A 点的回程,这段路程我觉得应该贴图来说明一下。

about-taxi-app-1

从 Google 地图的路线可以看出这段路从 B 处出发是比较困难的,虽然 Google 给出的线路表明这是一段车程只有21分钟,累计10.6公里的短途,但是我选取的上图范围恰好是载我的出租车司机活动的区域。

当时是下午4点非高峰期,我在 B 处使用嘀嘀打车叫了车,因为我在软件上看到我后方,也就是在我的南边不足3公里的地方有2辆出租车,所以我觉得叫的话应该是有车会过来的,但是我足足等了 3分多钟才有后来的这位师傅载我。而之前的两辆车待在原地一直没有动弹,我和司机的交流就在这短短20分钟里。

——————————————————————————

我:师傅,你怎么从前面过来(指铁心桥一带)的?

师傅:我从铁心桥过来的

我:我以为你是从后面过来的,前面过来还蛮远的,空放了几公里吧

师傅:不算远,空放3公里吧(南京一个起步价)

我:那你还过来,铁心桥应该有人打车的啊

师傅:因为我听你说去奥体所以就来了(这个就是话题开始的重点),因为一开始没有人打车,我一听去奥体还是比较远的,所以就来了,铁心桥就算有,一般都是去市区的多,不想跑

这里我插一下话:雨花或者其他地方有些人会不高兴我还是要讲,因为传统的南京人划分里,过了应天大街高架就不算市区了,尽 管南京宣传河西新城之类的话但是没有人会把河西奥体那一大块真的当成和市区同一级别来对待、不服气可以自己地图看商业区分布。另一点就是南京城现在的市区 非常堵,不是想京城那样的堵,而是因为被轰炸过的堵,不知道你们看过网上流传的南京人眼里的南京的那张图,我保证就算没有轰炸过那么夸张至少有街道战的感 觉,至少我有一次手贱拐弯上了江东路,曾经畅通的城西干道,然后一路犹如在战地中开着机动摩托一般上坡下坑的。。。

师傅继续补充:我一般活动区域就是江边(上图左上角应该可以看到江边一点点)到大明路,应天大街高架以南,带着江宁。

我:哦,那范围不大。你们一般都是用嘀嘀打车的?

师傅:还有快的打车

我:我听说我同事早上用的百度打车,有话费返

师傅:没听过,就叫百度打车吗?我没装,有这两个够用了

我:那你生意还行吧

师傅:还可以,因为我跑的区域基本是不堵的,所以跑起来比较舒服,油耗什么的都能估计出来,而且我这片实际上跑的都不是起步价,这块地很松散,跑的都比较大

我一怔,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么一个情况,不过看看地图也就知道了。

我:是的唉,跑市区没有意思,一堵就白跑了。

这个过程中,嘀嘀还不断的推送消息出来。

我:如果你们用嘀嘀接单之后跑单有什么惩罚?

师傅:一个礼拜不能用嘀嘀,乘客爽约也是一个礼拜,你不知道啊

我:真不知道(还好在他来之前我拒绝了一个看起来很像黑出租的拉客),这个还是蛮狠的唉,如果你们半路碰到远的去机场的怎么办?

师傅:只能不带唉,所以用打车软件就是打车成功率高了,但是司机跑这种额外单子的机会就少了,但是自主权还是在司机手里的,跑不跑自己决定;(这时 师傅话一转)但是这个也导致另一群不用软件的人打车困难,你在城里经常看到车子不停的吧,因为司机已经约了去接人了,接单子之前都算过了,基本是划的来的 就去跑了,半路打车的人就很难打了,而且本身城里车子就不好打。

所以这里就引出了问题一: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传统的客户打车难以及司机被迫放弃大单子的问题怎么解决,从现状来看这似乎是 抛给司机的一个 Pascal� 的上帝决断,要么用,要么不用。但是正如师傅所说,接单子之前都大概算了一遍,所以个问题也很困扰司机,如果跑单的话,一个礼拜就变成了散兵游勇,不跑的 话,大单子就没了。

师傅:我又一次听一个人就是的,跑到半路有一个,问了,去机场,而且很急,最后跟乘客协商,打车费不要,请他另打车,由于车程已过半,乘客后来同意了。

这里想说一下,我们南京的司机和乘客基本还是很讲道理的,城里跑的出租由于堵车的问题成本很高,司机顺路带个人的事情常有,不影响的情况下都是给带的。

我:唉,其实跑机场不划算唉

师傅:是的唉,我就不想跑机场,但是有人就喜欢跑机场,我要跑也是一大早的可以跑一趟,然后在机场那边休整一下中午或者下午再带一个人回来。

在我们说话期间,有一个预约晚六点从南京紫峰大厦打车去机场的,马上就被接走了。我跟师傅一起算,这么一个单子,司机如果不在市区里转的话,至少五点一刻就要开始准备往鼓楼赶,一路堵的不算,六点半都出不了城。

师傅:现在机场大巴很方便,自己开车的人也多,跑一趟机场基本就要空车回来,白白浪费一趟,所以正常时间里我是不跑的。

我:恩,跑机场真划不来。

这个时候嘀嘀出了一张从东南大学西门到凤凰西街的单子,很长的,是江宁九龙湖的东大小区,基本是从南京的地图城南到城北那么远,预约7点钟走,司机 师傅想了一下放弃了,因为他计算了一下这个出发时间,8点钟以后就被困在市区里了,划不来了,所以他放弃了。果然这个单子也广播了2、3次,才被人接走, 我不知道是不是停在东大门口的黑车接走的。但是我想这个同学应该是去考试干嘛的,时间是早上9点,虽然你预留了了2个小时,但是实际上真的不够的。

到了这时,我也到了奥体中心,这次蛮有意思的经历就短短结束了,耗时20分钟。当然中间的话肯定不止这么多,因为我们一起喷前市长季挖挖的之类的话就不用分享了。以后打车的时候多跟师傅吹吹还是挺好的,不一定有收获,但是至少生活多了一些乐趣。

做自己喜欢的事

逾近一个月没有写博,甚是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了写作的人而言,写写博应当是一种功课一样的东西,当然每天做功课不是很靠谱(略有借口的嫌疑),几天一片还是应当有的。好的,检讨完毕,开始这一篇。

这篇的标题来自于今天早上起床后看到的豆瓣阅读微信上的公共帐号推荐,原文是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放弃了高薪IT工作转做攀岩的台湾女性。这也导致我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想写一个故事,后来觉得我想要写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我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写成一个故事,而是应该开诚布公的说说就可以了。

因为没有故事里的女主人公那样的背景,所以我还是引述一下贤人的话来壮大我方实力,爱因斯坦大贤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借由此,我就踏上了自己的道路。

4个月前我还保持着学生的身份,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已经毕业答辩结束,还有机会改个行当的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目睹周遭的同学们带着高薪踏入工地的时候,我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笑笑而已。用我自己的话说,“第一我喜欢搞搞计算机这个行当,第二我有能力在没有科班背景的情况下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第三我原来专业也没有完全放掉,实在混不下去我还是可以回去的”,这三条理由支持者我开始我现在的职业生涯。如今回头看看4个月,我依然坚定自己的道路,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一般很随意不会追着什么东西不放,但是如果我真的决定的事情,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做无非就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憧憬,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这样的生活是充满活力的,即使每天我都要忍受着中央路上一个小时的爬行,忍受着工作中种种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内心力依然足够自信,充满了活力,并且每天都有新的例会和发现,愿意写出来和他人分享。最重要的是工作中有成就感,这一点是我现在体会颇深。有太多的工作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价值的投入,完全就像是在儿童嬉闹,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却没有产出,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足够无聊,事实也是如此,也有员工在离职。大半个月之前EditGrid的创建者关闭了这个服务,也谈到了自己出于兴趣创建的这个服务因为现在精力不足云云觉得还是关闭的好,否则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维系着对他人也是一种伤害。包括道哥的黑板报里那一系列人物也是如此。

所以最后给一个结语: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困难的,唯希望已经这样的人能够坚持下去,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由假期公交引发的

中国人假期的交通情况惨不忍睹。

这次中秋回家我就又经历了一次,虽然我回去的地方属于南京郊区,可是至于要3小时20分钟嘛,开私家车的话我都能回一趟苏北老家了。这一路上我在人肉罐头中就思考了两件事,一个是怎么舒缓交通,另一个就是维护对系统的重要性。

第一点在我早先的一片关于城市超低空轨道交通的博客里已经讲过了,我们不能责怪交通运输相关部门和公司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在我上城市规划课程的时候,理论上都说了,城市交通原则上是按照功能属性规划的,长途交通运输是不应当进城的,在外围完成转运,这一点乍一开始我也觉得是不错的,现在一个凸显出来的问题就是:城里人的交通怎么办?这个问题可能有的人不明白,我稍微解释一下,大家翻看一下自己城市的地铁或是穿城的班车线路,是不是都从所谓的外围枢纽发车的,然后在高峰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不在始发站点,哪怕是第二站就已经挤满了一车人到你面前。这一点看南京地铁1号线的迈皋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南京站是迈皋桥始发的第3站,高峰期南京站的乘客能挤上车就算不错的了,而实际上南京站和迈皋桥之间公交也就4、5站路的距离,直线距离在6公里左右。当然南京迈皋桥不仅仅是外围中转造成的,迈皋桥周围的大量居民点带来的客流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这个也算是一个问题,试问在做交通线路规划的时候,始发站的客流有多大是估计不出来的,因为线路规划好之后地产开发商就开始闻风而动,以地跌口交通便捷为重磅炸弹,轰开了周边的地皮,然后满怀不用挤公交的憧憬住户们开始了挤地铁的历程。

这第一点的问题,如果是放在一个产品身上,产品经理早就被喷子喷死了,公司也可以关门洗洗睡了。虽然有人会打抱不平,好的,我们得首先正视这个问题,上面我也说过了,客流量这个事情是预估不出来的,线路后期运力不足也是城市快速发展必然的结果,稍微深入想一下,为什么这么挤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底哪种方式最便捷。这里便捷的意思不是说地铁公交正好停到你公司楼下,而是说你能接受这个出站距离,不管你下车后还是出来后是走过去还是骑折叠自行车过去,你觉得最快最适合就是最便捷的方式。每天地底下是人海,地面上同样不好过。客观来说,私家车是这个里面很重要的因素,我说客观的理由是我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不乘坐大众捷运工具观察得到的结果,据我观察,至少在南京市,每天路上至少90%的车是1个人,上下班期间95%的汽车都是私家车。这个结果说明什么,一个路口60秒的绿灯,可以通过近300辆电动车和自行车,按1人/车计算就是有300人通过了。夹在车流中的公交可以通过6辆左右,按每辆车50个人算,也是300人过去了。但是私家车,OMG,以前估计还能过去120辆,现在100辆算是高水平的了,也就算是过去了120个人,换句话说同样时间里其他交通方式的效率是私家车的3倍。我们算算成本,电动车和自行车占据的非机动车道约有单车道80%左右宽度,当然这还是理想情况,公交车只占据单向3车道中的1股而且还是夹在前后三四辆车之间。按照我每天从南京龙蟠路走的情况来看,以上分析的结果还算是给面子的,因为龙蟠路上七八个大路口归并和转走的非机动车没有统计,中间公交站台上下的客流也还不计在内。但是私家车有60%左右是全程通行的,粗粗算来实际运载能力差值能达到7、8倍之多。

当然我不是说开私家车就不好,龙蟠路也有十几公里上班那么远也无可厚非,我只是说这个里面存在了规划出现的问题,政府花钱修路也不是小数目,每年非机动车道还在不断被压缩,机动车道不断被拓宽,但是实际运力上的差距使得这样花纳税人的钱像是一个笑话,不说别的,如果南京不禁摩,我估计会有一半的车主改骑摩托车,情况也要比现在好很多,但是政府硬是要把摩托给禁了我们老百姓也没办法。

另一个问题就是公共交通的位置不够合理以及公交的不准时也是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位置不合理引发的一个现象就是乘客不会在设计的地方上下车,那么必然有的站台换乘就会超载,带来诸多不便。这个问题还是请交通局的领导们上马路观察观察,看看换乘的人流量,合理地设置站点位置吧。公交不准时是让市民幸福度逆向爆表的种子选手,很多城市搞出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首要就是及时反映公交的运行情况和到站时间,我在武汉的时候看到武汉弄的确实不错,值得南京学习,虽然报时没什么用,但是至少等待的焦虑心理大大舒缓了。

以上我总结了一些每天都在上演的大毛病,解决方法没有最好或是最适合的,因为中国的城市化是最不可控的,更不用说让人完全看不懂的城市规划,我觉得靠谱的还是让不该走城市中间穿过的交通线路走天上吧,地下走太贵了,还要堵住现有的道路来施工,走天上真的不是在嚼大萝卜。

现在再来说说系统的维护方面的事,这个看起来有点不搭边的事情是我忍受着公交车控制不住的刹车想起来的,我不知道我乘坐的公交公司是多长时间维护一次,但是一刹车整个车厢就得前冲还伴随着极为刺耳的刹车声来看估计是没有维护这种说法的。我也承认,在大部分人看来维护是一件很碍事的事,就好比我做服务的时候很多人都问我到底在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到了来自生产车间技工们的支持,在这里感谢小伙伴们,你可以问问身边的这些朋友们,他们会告诉你定期检查齿轮磨损,上机油以及更换皮带的重要性,他们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他们节假日一定会排值班的原因。很多时候,不论是不是实际上产生物质反应的生产系统,还是例如交通规划这样的软构思的系统,都需要去维护,不仅仅是为了保证能够正常的运行,而是为了调校,前半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两个字概括叫运维,后面两个字调校则是我最近也才体会到的。关于调校这件事情,可能远行的船只上的舵手和实施ERP的工程师才会跟我们分享调校的原因和作用。这里我还没有提炼出“校”的精髓,所以也无法跟进一步地与大家分享了。

再结合一下放假交通系统这件事,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还几个公交公司开始正儿八经地用调度系统了,传统做法应对高突发的情况就是人工调度加派车辆班次,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上路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发现不对劲了,如果是加派班次的话,应对拥堵的车站内是可以的,乘客都上车了,但是路上是没有改变的,往往是塞满了人的两班车隔着几个红绿灯相望。这个问题和网站遇到突发流量一样,问题是,如果不开始通道的话,一部分人发现进不去就会自行等待或者离开,网站还是按照原有设计的流量阀放着访客,但是如果突然开放了限制,人都涌进来了,结果都卡在那边,试问,这个时候如果你会决定怎么做,是继续控制流量阀位置一个稳定的访问环境还是为了等的人开放限制承受更多拥挤呢?回头我还得去淘宝运维的博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这个选择的。

短短一段路,带来这么多想法,也算是有收获的一次经历,当然我分享的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还有些问题就让我一个人去白烂吧(比如晚12点的地铁只有1个人的时候是不是该加收费用来合理控制资源浪费之类的)。总的来说跳出旧有的框架往往是解决固结问题的利器,在这里我们基本是可以认定现有的城市交通算是老毛病了,难治,跳出框架就是寻求超低空城市交通这样的方式来突破,我还是会继续关注这样的问题,欢迎有想法的人一起交流。

UX领导力的崛起

本文源自HBR Blog ,作者Robert Fabricant是Frog公司的创意副总监。

UX,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用户体验,现在是商业文化领域新的黑马。我所会面过的高管,不论他们属于哪个行业,正在把用户体验提升到他们的产品战略的关键地位上。和五年前除了科技数码业界关注的情况相比,这简直就是惊人的变化。作为一个像我这样的设计师而言,很容易知道到底哪些高管是真的了解自家的产品,而哪些天天是对着电子表格装作了解的。令人高兴的是,我看到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一群领导者,他们已不满于脱离他们手中掌控的产品管理方式。用户体验正在重塑淡然无光传统的品牌市场,他们需要亲自参与到他们的产品里去。

CEO就是首席产品设计师

继续阅读“UX领导力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