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角度都一样

这张照片我拍摄于今天早上的学校教学楼9楼,恰好从我的角度看到了下雨之后的外置部分,我暂时还不清楚是楼板的一部分还是做出来的挡雨平台(有沟槽无引流孔)抑或是其他作用.但是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失败的地方,尽管这块位置相对于整个建筑主体而言不是很明显。

在我的观点看来,即使是再微小的部分,譬如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使用的地下室、安全楼梯,都是建筑这一生命体的一个部分,如果草草了结了某些部分,或者没有处理好,都是丑陋的,而且事实确实如此。丑陋是以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对自然的不尊重。

一个建筑如果想要长久的伫立在自然之中,首要的就是尊重自然,更不能把人类丑陋的东西强加进去。我认为俯视的角度就是一种极为独特的视角,建筑立在地面上,往往高度都超过了人的视线,我们在很多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如何处理外立面和仰视的内容,却没有给予俯视时候的建筑一个具有一样的地位的塑造。国外的一些案例中已经兴起了一些屋顶的种植艺术,来改善和利用这样的一种特殊空间,如果这是天空友好的话,那么我在想,如果我是一只飞翔的鸟,我看到什么样的屋顶,俯瞰到什么样的形式,会愿意像栖息在我熟悉的树干上那样栖息在一片屋顶上,一处凸露在外的小平台上。

在这个角度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是,建筑的生长和人一样,从下往上的延伸,我社图开启对天空的一个生长的角度,却赋予了不断脱离地面的思潮,仿佛空间的中心成了一个支承着发展和延伸的动力之源。

从内心散播开来,就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譬如我们的教学楼。从某些角度看来,教学楼的建筑在规则的形式内,完整的完成了对学生所在的教学空间的封闭,空气的流动既不通畅,光线也没有达到自然变幻的时候可以带动建筑的流动。

这是一个死的生命体。

当然,要求移动普通教学楼可以活起来,带动着建筑所承载的目的,穿插着整个的空间和时间,与自然一样和谐演变,是一种奢求,但却是一个应该铭记在脑海中的思路。前面提到的外置的那部分空间,如果考虑到还有这么一个部分是可见的,使用者是无法接触到的,就应该留给自然,成为了一个没有绝对性的延展部分。

所以我想了一下,就认为,每个角度都是一样的。每个角度、内在或外在的、表征或隐藏的,从来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就此脱离了建筑本身,就如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绝对不会仅仅观察了表面就对一个人做出结论。认真的思考过本质的需求,就应该在每一处地方体现出来,这就是负责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