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系统

IBM在4.12号即将发布他们的第一套专家系统,随即来学习一下这个专家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专家系统源自人工智能领域,从其名称可以得知,该系统模拟的是专家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情景,所以这样的一个系统,也会被叫做知识系统,因为具备专家水平,必须具备足够的专家水平的知识、专家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专家系统集成了专家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一套模拟思维的算法。

专家系统一般用于无法完整描述、无法定量检测、无法定性判断的一个问题,按照这种说法,符合以上条件的问题可以按照既有的规则和方法经验去逐步处理,不符合的,需要专家系统,模拟专家进行诊断和分析。

与传统人工智能不同的是,专家的系统采用推理机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多次、正反向的求解,得出大概率事件给出结论,并且专家系统十分依赖于机器学习,不断地补充知识库,修正判断。

专家系统的一些既有特点:

(1)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除需要一些公共的常识,还需要大量与所研究领域问题密切相关的知识;

(2)一般采用启发式的解题方法;

(3)在解题过程中除了用演绎方法外,有时还要求助于归纳方法和抽象方法;

(4)需处理问题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

(5)能对自身的工作过程进行推理(自推理或解释);

(6)采用基于知识的问题求解方法;

(7)知识库与推理机分离。

所以专家系统的主要优点就在于节约了脑力资源成本。

专家系统结构示意图:

网络资源:

马里兰州世界技术视点在线阅读

4.11日IBM全球首套专家系统同步

在线学习和搭建专家系统参考expertise2go

 

补充传统人工智能之制约:

中文房间实验,是由约翰·希尔勒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借以反驳强人工智能的观点。根据强人工智能的观点,只要计算机拥有了适当的程序,理论上就可以说计算机拥有它的认知状态以及可以像人一样地进行理解活动。

中文房间的实验过程可表述为: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的,以英语作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说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中文符号。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将中文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约翰·希尔勒认为,尽管房里的人甚至可以以假乱真,让房外的人以为他是中文的母语使用者,然而他压根不懂中文。而在上面的过程中,房外人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程序员,房中人相当于计算机,而手册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而正如房中人不可能通过手册理解中文一样,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程序来获得理解力。

内容参考来源:维基百科,MBA智库,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