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基本就没怎么写过博客了,确实实习的有够呛的,前天结束了实习回到家里休最后一个寒假,也准备开始毕设,所以今天一大早就开始着手写一下总结,陈述得失,做好计划。
确切的说来在去年的6月份的时候,考试结束,基本上也就是即将开始蛋疼的大四的时候碰到了这份实习,某500强的PC厂商的服务子公司的项目工程师(当时找的是桌面工程师),我琢磨着微软的Server方面的技术也学了,应该去实践和锻炼一下,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份实习,并且本着该公司的PC服务的硬背景,正好也是对我非科班出身的另一个重要补充。
比较特殊的是变成了应急的人,第二天就出门了,没有时间培训,完全是自动化列车,哪里不够速补哪里,开始的时候电话真没少打,也是对上门的工作的第一个认识:单兵作战的任务性质,没有技术支持、没有辅助人员、没有情境描述,唯一的就是靠着电话问询,推测属于哪方面的问题,然后带好备件去现场,如果判断失误,还得再回去拿备件之类的,或者就是后面要说的纯粹忽悠客户。从这一点来说,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总结好,在电话问询的时候你就无从判断故障类型。比如说内存条松掉之后,不论我们纠正多少遍,客户的报障信息基本都是不启动(结果)+ 屏幕无信号不显示(电话问询提供的假象),这时候就得需要你以一个纯CC(CallCenter)的人的思路,按照你不提供上门服务的要求来问询,找出真实故障。
第二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演绎的能力,这个对于科班的同学来说应该是比较熟路的,对于我这样的人就明显是一种锻炼,由于很多的原因,客户是不会透露给你任何关于其IT架构的信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以我们的实际状况来看,80%左右的故障属于软件故障(包括系统在内),遇到软件问题的时候你应该知道相关信息,比如用了什么语言,需要什么级别的权限,要调用哪些资源等等,正如我之前的一篇博客里提到的java的JRE问题,着实让我想了半天,要不是我在批处理的启动里找到了相关信息,还不知道要纠结的什么时候。这里顺带提醒一下部分程序员,主要是像我遇到的某些大单位的,请注意下面干活的人的机器基本上5年左右才会更新,配置远远差于你们的测试环境,为了bug动不动就升级打补丁包的实在是让我们这些维护的外部人员很头疼,你说因为高消耗造成的死机的责任算在谁的头上呢?所以如果你做的工作和我这样差不多的,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阅读一些诸如CSAPP的书籍来补充战斗力,再结合自己锻炼一下演绎的能力,基本上就可以应付这种不提供任何辅助信息的故障现场。
第三个就是现场的表现能力,毕竟归根到底是做服务的,很多时候问题真的是现场搞不定的,你只要把人搞定了也差不多了,这么说虽然有点不负责任的意味,但也被我归结为一种能力。要搞定人,你必须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这一点出发时无可厚非的,举个例子就是我服务的客户行业比较也属,工作人员压力很大,有时候会故意把机器搞掉,这种心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个时候你跟客户适当的聊聊天,处理的时候延长一点时间,听客户抱怨一下,然后把问题解决了,基本上客户会给你的服务满分,而且下次可能就会指定要求你去服务,这就是所说的变成了客户信任的伙伴,也就是把人搞定的一种情形。当然,这种能力虽然重要,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辅战能力,是在你正面战场进攻失败的情况下拿出的补救措施,我虽然这招用的比较好(多亏了在学生会做公关的经验),但是也很难用一用,毕竟作为技术人员出现情况,自己应当是觉得难堪的。
第四个,叫做保护和保持。保护什么?自己、公司4;保持什么?现场、持续性。
这一条的四点我一直觉得难做,我也看了我们公司的情况,也做不好。为什么要保持现场呢,这一点留作自己体会,不方便明说。保护自己就是做到责任明确,作为工程师的工作范围,责任范围都是明确以条文形式呈现的,现场不能留下口头上的,书面上的把柄,比如承诺到达时间,客户更换备件的要求,交接的收条是否规范等等,出现了纠纷这些都会形成对你的直接攻击,而且往往会上升到甲乙方的层次。保护公司就是现场处理完毕,要让客户明确知道原因,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供电造成的故障,很多时候都会被视为机器故障,这一点就应当明确向客户指出,并且提出整改要求,否则客户就会认为是公司的机器故障,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质量问题,影响公司的形象(这一条的重要性是隐形的,很多时候可能通过更换大功率电源会解决故障,或者客户随后又给PC外围增加了设备)。保持持续性,来源于第三个总结点,比如我的客户的键鼠属于高损耗品,及时的提供备件(购买)让客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检查和维护等等,都是在建立项目的可持续性。
第五点叫看到未来。任何项目的服务方一开始都是做纯任务型服务的,专一,没有什么其他顾虑,项目的哥哥方面也很清晰明了。随着发展,服务做得好的一方,会逐渐地掌握客户的规划主动权,这时候,如何帮助客户做好规划,结合自身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接下客户的外包,就是这个项目是否可以发展成为典型案例的关键,作为一个服务了一定时长的工程师,这是你可以领悟到的,而公司在考虑这样的项目转型时,一定会根据你现在的情况作出调整,所以工程师应当看到自己行业的变革,也要看到助力客户行业的未来。
以上五点是结合实习过程来的总结,下面我要说一下我对这个IT服务行业的思考:
1.高效的流程还远远未达到,从固定资产的备件入出库,到工程师的上门绩效,这一个流程的各个环节还都没有被系统的规划和评估过
2.自身的象征意义,我觉得作为这个行业的服务工程师,应当体现出这个行业强大而有力的特点,比如使用平板及时地收发Ticket的情况,提供客户数字签名的现场上传,在线的BackTeam支持等,为什么美国的很多服务行业都已有了巨大的市场和价值,而我们的IT服务行业还不温不火,除了国人看待服务的态度以外,是否让客户切实的感觉到专业和强有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觉得任何一家IT服务公司都应当用自己最强的技术来服务自己在客户处的现场代表
3.跨专业的综合知识,不能单纯地总是依靠纯粹的任务型外包来做服务,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修理机器,处理常见故障,任何公司都能做,在珠江路上随便找一家公司都可以做这些业务。但是结合行业的特点,提供持续稳定的IT系统,是每个外包商应该考虑的真正利益价值所在,所以客户的流程优化不是靠客户自己做的,外包商是要主动去做的,工程师在现场处理的问题就是在积累优化经验。
4.做服务,不是做苦力。既然做的就是IT服务,就要让客户心甘情愿的购买服务,而不是变相的在卖苦力。讲到这个真心有点悲伤
通过半年时间的实习,成长是肯定有的,我也在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补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总结起来虽然只要这么一点,但是很多内在的收获是自己体会的到的,这个行业尽管目前来看不属于所谓的好行业,但是我觉得从整体来看发展依然是巨大的,毕竟做服务可以实际感受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带来的价值就是很大的,所以希望自己半年休息之后,还是会回到这个行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