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OK上说到,信息的交换可以分为推式和拉式。
这一点我现在有比较多的探究,因为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么多数据堆砌起来的时候,选择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将对处理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在工作环境中,更多地倾向于推式,比如弹窗和PUSH MAIL,在工具类小插件和应用中,使用推式的产品很受欢迎,因为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时间很宝贵,所以信息最好是主动地跳出来比较好。
在生活中,更多地是拉式获取信息,比如在用社交站点的时候,尽管大部分的站点都有及时信息滚动和提示,但是很多人都会主动地去刷新以获得信息。
对比之下,这两种方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对资源的损耗上。对于主动的推式信息而言,将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消耗,而且信息往往也是来不及做处理就被推送到用户的面前。拉式信息则没有大幅地资源消耗,而且往往可以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却降低了有效性。
随着语义搜索的实际应用,一直以来处于低位的拉式信息由一点抬头的迹象,很多人觉得牺牲一定的时间来换取结果的准确和有效性是值得的,我们习惯地以为准确的结果相当重要,这一点对于得到答案为目的的情景里是母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
今天距离上一次开动写本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天,期间我被动推送了一条点评网的促销信息,并且使用了该优惠,这是一条有用的推式信息,然后我再淘宝网上帮人买东西的时候,由于看到通知,主动地拉取了优惠券的使用方法这也是一条有效的拉式信息。在这里比较明显地是人为的设计对于用户信息导向的作用。正如乔布斯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说的是,用户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设计好给他们,这是一种先被动后主动的价值观传递的过程。从苹果公司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按照一定的目的去规划,使用推和拉的方式,可以达成目的。
于此同时有一个例子是中远集(远洋运输),上了船舶管理系统之后,中远的总裁在办公室里可以随时看到中远旗下每一艘船只的情况,这是一个推式系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中远的总裁不可能也不需要去查看每一艘船,他会挑选其中的一些进行查看,这是来自用户自身的主动式拉取,在这一过程中消息的推送就不怎么起作用了。
所以从严格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即便是在某些情况下适合某种形式的消息推送,也会因为环境因素等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个项目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以推送为主,随着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就会转到拉取,这一变化是由用户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关系式的监察和过滤机制,可以总结出一些特定的环境和适用的案例情况,从而应用某种框定完善的消息机制来给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