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腾讯进入了这个领域,我该怎么办?”

这是今天在36Kr上的一篇文章,我看到之后陷入了沉思,并不是因为我需要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因为我早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早在10年的时候,我在读完了《基业长青》这本书之后,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企业需要核心价值观来保持不败的信念,如何建立它?看完一些电影,如《硅谷传奇》,书籍《浪潮之巅》之后,我就在想:如果我的东西被别人抄袭了怎么办?最后就是看到苏宁和国美的大战,就产生了这个足以让我无法思考的问题:如何应对来自行业巨头的压力?

从产生Idea——部署计划——招募团队——谈好投资——推出产品——快速增长——确定模式,这个过程,快的可能需要5周就可以。慢的,在某个环节就结束了整个过程。

我在做freeagora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同类型的网络平台就有很多,运作也还行,做公益最重要的,是来自所在地区官方的态度,显然freeagora还不适合这个时期的社会,因此我也在艰难地某所一条可行的出路。做inanlin论坛的时候,我也会遇到这个问题,不过显然有freeagora的铺垫,这次的我轻松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完全随用户走向,但是保证质量。这一点来自于我从火狐的校园运营中汲取的经验,没有必要一定作出什么来竞争,没有必要去获取什么名次,而是专注于你想做的东西,等东西做好了,你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其他的问题。

我也在考察其他NPO和企业的运转,显然这个过程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不过,我觉得不仅仅在网络里,在实体经营的环境里,压货是每个老板必经的道路,我到目前还是坚持认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是一个卓越的销售人员和演讲者,一个具备卓越归纳能力的人。

我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或多或少的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或者主观地降低了风险系数。我觉得在南林大的学生会的时候,得到的唯一意义就是认识到了竞争和危机,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学校、一台很烂的晚会、一个没有信誉的学生会,怎么让赞助商掏钱,这就是我需要去锻炼的地方,虽然我对外的赞助要价已经是南京其他学校的两倍,但是我已经在无数次的谈判中得到了教训,那就是我还不够好,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使我的合同在最后的时刻变成废纸,每次签完合同,我都很放松,因为我总算是抢在其他学校之前签了下来,但是,我每次谈判都是一种煎熬,一种没有竞争保证的纯粹谈判,很多时候,我是在拿个人的名誉做担保,按照融资的标准来看,我已经完全失败了,因为把你个人都在合同里,说明你手里什么都没有。在参加竞赛的时候,我参加过答辩和实物两种形式的竞赛,我每次也会想,如果别人的芯片比我灵敏怎么办?别人的算法优秀怎么办?于是,我还是只能赌一把,虽然我运气不错。

腾讯的存在,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赤裸裸地掠夺它所有可以掠夺的东西,怎么在这些夹缝里生存下来,我觉得是每一个想要参与竞争环节的人都需要考虑的,如果能从老虎的嘴里躲掉第一口,才能考虑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