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TOOL下载

因为我自己的安全设置原因,为了大部分人着想,改了文件类型,下载之后把ZIP改回EXE就可以直接用了。功能强大,只有3M多。

其实我还是要推荐一个微软的东西,XPS,这种格式的文档比PDF相对而言,功能上没太大区别,体积比PDF小了不少,没记错的话WIN7以上应该都直接支持打开XPS的文档,在电脑里一般都内置了虚拟的XPS打印机,在word里可以直接打印出XPS文档的。

下载PDFTOOL:

PDF-Tools

关于PDF 破解部分,需要此Crack工具,可以移除原有PDF文档的属性,此压缩文件解压缩使用,不改文件名。

PDF Crack

建筑工程行业的IT解决方案

最近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建筑行业到底需不需要计算机的介入。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也是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在我看来,这是两个应用性非常强的行业,所以计算机本身的工具身份应当成为并且也必须是建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不同于现在轰轰烈烈的BIM,IT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像今天的ERP在制造业中的情况一样。

完成这一革命的基础就是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物联网的发展。其中最为紧要和最为困难的,也是物联网这一块。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建筑行业中的传感器的使命相当重大,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通讯,传感器本身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是需要肩负一定的初级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否则现场密布的传感器,不仅仅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近场通讯的网络布置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就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来看,IT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阶段,包括CAD,电算软件,结构分析等

二、项目管理,这在国内基本不可见,有应用的实例也多是用于项目整体控制上

三、现场技术支持

四、智能建筑的交付

现在来一一解读这些方面:

一、 设计上,主要的设计软件目前发展的很正常,包括未来结合新的显示技术,做一些交互3D设计等;在计算分析软件上,国内基本上做的很不行,一方面是经验数据 很少,无法完成基础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库的建设(这也是推行计算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不稳定的材料表现,会严重干扰分析;但是国外的软件在国内也遇到 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在这方面还是主要依赖有责任心的国内厂商自己挖掘发展。

二、项目管理,国内对于项目管理,还是处于一个很朦胧的状态,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并实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但是这些措施多由外包公司代办,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管理,但是不具备建筑行业特色的管理,这已经不是IT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细分管理和施工协作上,具备高实时性和依赖性的IT解决方案,可以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带来效率管理和资源控制的提升。

三、现场技术支持,这将是IT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细节,尤其是技术上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借助IT的资源整合和辅助作用,可以把一个公司的施工水平进行倍数增长。富有经验的技术工程师只有那么多,但是他们不可能照看到现场的每一个地方,在他们不到的地方,IT解决方案将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技术带过去,完成全面的质量控制。例如全工段所有的搭接环节,编成统一的技术手册,由施工人员随身携带,及时查看确认施工的方法和方案,对于问题,则可以通过随身设备,立即与工程师进行沟通讨论,当场解决问题,避免发生隐患和质量缺陷。

四、智能建筑上,目前这个方向的发展线路并不明朗,一方面是以传统的楼宇强弱电项目为代表的整体智能化,另一方面是以小型全控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代表的人性化智能改造,但是从对建筑整体的掌控上来看,随着嵌入式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全智能化的楼宇和住宅也并不是什么过于超前的事情。

虽然IT可以带来诸多的好处,但是一旦部署下,带来的诸多数据和各种信息,不加以利用或者没有为这些资源准备好利用的地方,将完全浪费了部署IT的意义。所以建筑行业的IT支路,还是需要从概念和理念入手,逐步铺展开。

在LINUX安装过程中的一些启动问题的解决

和Ubuntu的WUBI、Fedora的LiveUSB不同的是,很多LINUX都没有安装的简易方式,当然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出售DVD光盘等来解决一部分收入问题(目前比较主流的盈利方式、另一种是做大之后启用有偿技术支援,一些企业版的Linux就是这样的),另一方面需要这些措施的人都是装双系统的人。我同意一个观点就是为什么不直接抛弃Windows呢?既然选择Linux肯定是因为好的而不是坏的是吧,低资源占用和自由灵活、、、开个玩笑而已,就像我一样的一部分MS的专家,我们主要是工作在WIN环境下,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学习Linux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废话,直接分享问题解决的方法:

1.fedora的LiveUSB 提示ascii错误,无法创建启动盘:

答:将镜像文件放到LiveUSB的安装目录试试

2. UltraISO创建之后启动无响应、或者启动后跳转到sh命令:

答:一般出现该问题是由于boot选项的问题,请编辑syslinux的syslinux.cfg文件,把文件内所有的root=live:CDLABEL=Fedora-16-x86_64-Live-Desktop.iso修改成root=live:LABEL=U盘卷标 (一般制作完成显示的都是Fedora-16-x那就改成root=live:LABEL=Fedora-16-x即可,后不带.iso,注意空格问题)
据称一些系统无响应的时候,还需要打开U盘目录,删除除syslinux的其他文件夹和文件,我没遇到过,不敢说。

还有的直接把应道镜像放到目标盘然后用Grub4Dos引导的,我试了一下,没有发现错误,随后因为硬件问题我放弃了这个方法。此类有如下问题:所在盘的文件格式应为FAT32,裸盘安装的时候在分区界面用Shift+F4调出cmd使用Diskpart指令分一下。最后100M的WIN保留分区启动的时候有问题,需要用管理员身份运行CMD,然后输入“C:windowssystem32bcdboot.exe  C:windows /s C: ”,提示成功后需要设置C盘为活动,然后此分区可以留给Grub4Dos用来双系统的启动

硬盘简单检测修复

这几天学习RHEL的时候,总觉得虚拟机没给上劲,而且确实有的程序需要编译的时候就很蛋疼了。

开始装的时候,更蛋碎的事情发生了,系统有个SMART自检说Too Many Bad Sectors,网上有人说是较早时间的一个BUG,但是我也知道我硬盘肯定有坏道,没有管他继续安装,肯定是可以安装的,不过就是每次开机都有该提示跳出。

随即对硬盘检修,用到如下工具:希捷工具集,DOS工具箱。

在PE里面,先用DiskGenius跑一遍,这是老规矩了哈,然后用DOS里面的MHDD确认了一下,发现希捷的SATA在AHCI模式下貌似没给识别出来,加了驱动也见作用,所以建议还是先换到IDE模式做一下。后面还有就是用HDDREG 再跑一遍,应该八九不离十的确定了硬盘的基本状况。

这里说说希捷的工具,很少有人用希捷的官方工具,我是WIN7下的DOS包,GUI的可以自己谷歌希捷工具下载,其他的系统自己去找一下吧。首先用S-for-Win工具,做一次表面检测,随后用到的DOS工具比较很,低格,就是低级格式化,这个就是有点到出厂的意思了,很多主板有低格功能,不过不推荐用主板的,万一没对好码,直接就给蹦飞了,DOS下的一般是LOW这个指令,直接调用主板低格。低格的好处是基本等于重置了硬盘,以前对硬盘做的一切操作都没了,包括一些分区表信息,举个例子就是官方的人口普查然后保证一人一户的行为,一般用于拯救已经被判定死亡的硬盘。全部做完之后,差不多该死的就死了。有人会提到MHDD的两个修复手段,Remap和fix,其实没有太大区别,fix就是fix,remap主要是一种逻辑修复,看名字就知道,先做fix,不行的时候再remap,更高级一点的方法还有重写记录,把坏道写到G表里面去,我看了一下,这个操作比较麻烦,也没有去试,现在硬盘也不是很贵,不行就从了它,重新买一个吧~

SeagateTool_DOS

非专业公司的IT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技能列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厂商之间的比拼,我大致摸清了对于非技术支持类IT公司的IT人员的要求

主要责任和目标:
·贯彻实施企业的IT战略,设计并维护企业的IT规范和标准
·实施IT项目,运维既有系统、包括基础硬件。
·合理高效地开展IT部门资源优化与应用
·合理引入IT在企业中的位置和作用,正确提供IT的助力功能
·向公司内部和客户公司员工提供操作培训,以完善发挥完成的IT系统的功能

从大体上看,一个IT人员所具备的技能包括如下三大类:

继续阅读“非专业公司的IT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技能列表”

专家系统

IBM在4.12号即将发布他们的第一套专家系统,随即来学习一下这个专家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专家系统源自人工智能领域,从其名称可以得知,该系统模拟的是专家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情景,所以这样的一个系统,也会被叫做知识系统,因为具备专家水平,必须具备足够的专家水平的知识、专家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专家系统集成了专家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一套模拟思维的算法。

继续阅读“专家系统”

关于“近亲创新”的一些事

这是最早在HBR Blog 上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很匪夷所思的话题,近亲创新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首先从Economist引述了一个故事,北美将建立的第一个大象精子库,有一头大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被引为美国很多小牛的父亲,之所以这么做,专家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后代出现近亲的现象。

专家认为,近亲的现象反而代表了一个实际问题,携带了导致物种体格衰弱的隐性基因非常容易配对,而适应能力拖累了。通过一个“冷冻小飞”的项目,试图通过引入新的基因的方式,来最大程度地降低近亲的危害。

而实际上,很多的以创新为己任的领导人,都受制于亲近创新,在很多公司中,这几乎让人无法忍受。

一般发生近亲创新的情况是,公司的重要变革和创新任务交给由和公司生命几乎纠缠在一起的一些人来完成,更糟糕的情况是就是这些创新还仅仅发生在独立的部门,环节和产品线里。

在进行创新的改革之路的时候,最重要的部分在于,真正具备突破性的创新来自于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十字路口。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朱克斯在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所发生的重大发明,至少有46个人发生在“错误的地方” – 在非常小的企业,在大公司的“局外人”,或在大公司,却在错误的行当里。

一下是三个有效的,可以避免近亲创新的办法:

·强制促进内部交流,大公司的分散度令人惊讶,往往可以汇集来自不同功能,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业务单位的代表,可以导致突破思维定势的创新想法。例如IBM 的创新JAM,就是汇集了数千名员工,专家,外部人员,甚至是家人的成果。而你并不需要消耗掉你的差旅费用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在线协同工具。

·把局外人来进来,非常惊奇的是我一直看到不断有新进入市场的公司犯下任何接受了一定培训的公司都会避免的错误,不过有选择地引入局外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既有的游戏规则,即使从内部进行挖掘也未尝不可,宝洁就是这么做的,通过挖掘内部的青年才俊来探索新的商务模式。

·把消费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拉进来,把消费者带入一个创新的活动很明显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消费者很可能会制约公司的理念的发展,但埃里克·希佩尔的研究得出结论显示,在许多行业中客户以更快的速度作出超越公司本身的创新产品,考虑采用修改后大卖的自行车的人所使用的框架结构,或者甚至发明厨师的食谱。尽管和客户合作听起来已经很老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所以不用为沉沦在近亲创新中而苦恼,而是积极地跨越障碍获取进步。

我的看法:作者所指的近亲创新,通俗地将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古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久而不闻鲍肆之臭。对于公司而言,就是创新部门的创新者,会有着非常类似接近的创新思路和风格,因为围绕着某一个成功产品开展的,都是辅助围绕的工作,所以招募进来的人,都是符合当前热门产品的创新需求的人选,而不是持续创新的人选,时间长了 ,就如近亲结婚一样,相同类型的人所作出的产品会明显地暴露出他们共同的短板,这也是谷歌给工程师们留下20%自由时间的原因,也是Apple的主要力量在设计是手中而不是硬件工程师手中,单看Apple二度崛起的案例,也就是说的这个案例。

Yeah,Service Online

Service Online

这是我在这篇里面想要说的一个话题。和互联网有关,online,牵涉到服务,service,电子商务?不清楚。

今年年后,在债务危机没有什么好转迹象的时候,国内关于去年的电子商务类网站的报告也好,水文也罢,悄然放在每一个相关从业人员的面前,主题是:电商的冬天到了,狼真的来了。[注:这个观点在第一版今年2.14日产生]

怎么说呢,在互联网时代,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也是有希望的。高速的网络接入意味着你今天的访客晚上就可能在另一家下了单,然后通过社交工具的分享,那些老顾客,都纷纷转向了另一个站点,唏嘘之余,多亏是在网上,没有在街头巷口那种门厅冷清的世态炎凉之感,但是看数据的时候却更痛心。

网上网下,只是形式不同,如果提供不了消费者他们需要的,在哪里都一样。

继续阅读“Yeah,Service Online”

IBMConnections社交软件大赛闭幕会议总结

前段时间的IBM Connections社交软件大赛结束的收尾时这个电话会议,会议上主要是总结了比赛的历程,回顾了每个项目的简要点评,可以给学生参考一下。

下面的是会议的音频。

[audio:https://flankerdai.info/wp-content/uploads/2012/03/meetingrecord.mp3]

这是会议所用的文稿,结合音频使用。

All Copyright reversed IBM CDL

IBM社交商务之《平行相交》

之前参加connections的社交商务比赛的时候,对于社交商务还是很模糊的,虽然微电影中推广的社交商务解决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不过应该还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实际上达成交易也是交易的一种吧。没有什么好想法,只是有感于情节。